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如果“大思政课”有颜色,那一定是“红色”——山东财经大学“社会实践三千计划”育人记 文化引领 数智赋能 多元协同——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构建新时代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新范式 在泰山学院,我镜头中的好老师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特别故事】

在泰山学院,我镜头中的好老师

□ 王磊斌

故事的开头,是新学期的第一课。

我拿起相机奔赴“一综”“二综”,准备抓拍一些新学期课堂中的美好瞬间。来到第三间教室,我悄悄站在最后一排座椅后面,举起相机调整焦距。这时,前排的一名男生拍了拍邻桌同学的头,说:“别睡了,最后一节课了!”

那邻桌学生慢吞吞地抬起头,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到后面有人,以为是查课的,马上端坐起来,假模假样地听起了课。随即,下课铃声响了。

下课了,学生“哗”地一下涌出教室,向着食堂冲去。

我稍做停留,整理着相机。

那位上课的老师向我走了过来,笑着说:“一暑假混乱的作息时间,开学第一天上课,学生难免犯困,咱们慢慢上强度吧!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悟空学成下山时,菩提老祖说了两句话:“说什么报答之恩!日后你惹出祸来,不把师父说出来,就行了。”

每到教师节,这段话总作为应景段子在社交圈“刷屏”。

那么,就先把时间调到今年6月的毕业季吧!

深夜,近凌晨一点。学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木子“眼睛瞪得像铜铃”,不停刷新着研招网,反复确认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的拟录取信息。

刚过凌晨一点,她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给教师张超发了研究生拟录取的截图,并写道:“老张,诚邀您明日与石大研究生合影留念,望拨冗莅临!”

还在加紧打磨国赛PPT的张超看到这条信息后,会心一笑,故意回了一句:“倍感荣幸!”

合影地点选在了学校正门口。师徒之情,犹如抬头可见的泰山,山色不尽青未了。

早上9点,张超特意刮了胡子,穿了一件自认为最帅的衬衫,边疾走边看表。刚到校门口,竞赛团队的所有队员都为他鼓掌。张超满脸涨红,身穿学位服的张木子送上了一束鲜花,大声说:“老张,看镜头,笑!”

“咔嚓!”师徒两人在大学的最后一张合影定格。

“老张,请原谅我还是要说那句老套的话啊!这4年,感谢你!”张木子说得很委婉,老张笑得很含蓄。

大学4年里,张木子以“硬核”成绩交出亮眼答卷,累计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3项、省部级竞赛奖项8项、校级荣誉20余项。其主导参与研发的两项助农设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了国家专利1项,个人荣获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杂志还专题刊载其奋斗事迹。

佳绩背后,她最感恩的,便是老张。

离校的高铁上,透过窗,泰山远远退去。张木子翻出手机便笺里的一段话,复制粘贴,然后在微信上发给老张。

全文如下:“老张,离校途中,还是有些话想对您说。大学这4年的竞赛时光里,您就像我们项目里的‘最强外挂’,也是永远在线、随时响应的‘人形BUG修改器’。嘴上说着‘我放手让你们自己干’,却总是在我们代码跑不通、电路板冒烟、论文写成一团糨糊的深夜,默默出现在我们身后,一句句地打磨讲稿,一遍遍地演练。那时候,我觉得您真是世界上最‘苛刻’的甲方;现在,回头看看,那段和队友一起被您‘怼’到怀疑人生的日子,竟然成了我大学4年里最硬核、最热血,也最闪闪发光的回忆。老张,感谢啦!待我日后发达了,必当报答!”

张木子盯着微信界面,对话框上方,时不时出现“对方正在输入”,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10分钟。

老张最后还是回了那句:“说什么报答之恩!日后你惹出祸来,不把师父说出来,就行了。”

在饺子导演的动画电影《哪吒》中,有一位师者令观众动容,那便是申公豹和申小豹的父亲——申正道。

申正道是妖族寒门的一位普通老师,毕生信奉“勤能补拙”,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他每日带着七山五岭的小妖苦心修炼,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他时常说:“拼尽全力才有机会逆天改命。”

时间调至2022年11月,当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本科生牛玥淇拿下第十届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初中推荐组第一名时,她第一时间给老师赵燕云打电话。赵燕云在电话那头难掩欣慰,骄傲地说:“你看,你拼尽了全力,那花儿早晚为你盛开!”

拼尽全力,静等花开,这个过程虽苦但甜。

一开始决定参加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时,牛玥淇还是一站上讲台上就手心冒汗的新手,连开口讲第一句话都要在心里预演好几遍。赵燕云只是悄悄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实训室的后排,认真听牛玥淇讲完整堂课,然后慢慢走过来,手里端着一杯温水,递给她说:“讲得很不错了。但是教学不是‘背稿子’,而是和听众的对话。你试着把知识点想成要分享的故事,语气就自然了。”

暑假,赵燕云开始“一对一”地指导牛玥淇,她的身影成了实训室里最固定的风景。晨光刚爬上窗台,赵燕云就带着标满批注的讲课提纲赶来,小到板书的字体间距、讲解时的手势幅度,大到课堂互动的设计逻辑、知识点的衔接过渡,都逐字逐句帮助牛玥淇打磨。

校园封闭的特殊时期,比赛推迟,牛玥淇的备赛节奏骤然被打乱,无比焦躁迷茫之际,赵燕云的视频电话准时打了过来。屏幕那头,赵燕云的电脑桌面上是牛玥淇的讲课视频截图,上面用红笔悉心标注着细节:某处眼神飘移需要调整,某个举例不够贴近生活,讲课时不要有攥紧粉笔的小动作……

那段日子,牛玥淇的手机成了特殊的“作业本”。从清晨到傍晚,赵燕云的点评总能及时传来,字句间满是笃定:“今天的状态比昨天更好了!你只管拼尽全力,剩下的就静等花开吧!”

花开后,便也结了果。

牛玥淇毕业后,也成为一名教师。

每次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学生明亮的眼眸,指尖划过教案上熟悉的知识点,牛玥淇总会不经意地想起那年盛夏——那个蝉鸣聒噪、阳光炽热、焦躁与温暖相伴的季节,赵燕云一直陪着她,在实训室与视频那头度过了那些“拼尽全力,静等花开”的日子。

今年暑期,最励志的影片莫过于《浪浪山小妖怪》。影片中,四个看起来没什么战斗力的小妖怪,凑成了一支“山寨取经队”,打定主意冒用唐僧师徒的身份,抢在师徒前面赶到西天,把真经取到手。他们组队时,队友算不上“得力干将”,装备更是简陋不堪。但他们没因为条件不够就打退堂鼓,反倒东拼西凑、边学边用,硬是踏上了取经之路,还在一次次实战里慢慢成长,练出了实打实的本领。

时间调至今年9月1日,在济南市长清区万德界首小学,开学第一课,教师戴冬茜以《浪浪山小妖怪》为导入,与学生分享了一句歌词:“一颗尘埃的重量,籍籍无名也有光。”

这一刻,学生们睁着大大的眼睛抬头望着讲台上的戴冬茜,谁也不说话,直到有一名学生大声喊道:“老师,您就是那道光!”

上大三时,戴冬茜的父亲突然离世,她的世界几近崩塌。外国语学院教师与辅导员知道后,一次次找她谈心,默默帮她申请助学金,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支撑她走过了毕业前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不喜欢被老师看到。每次老师找我谈话,我就觉得很烦。当了老师之后,我才知道,那些看见你、找你谈话的老师,是真心为你好。”戴冬茜教学日记中写着这么一段话。

走出校门,戴冬茜辗转多地,在迷茫中摸爬滚打了6年。直到2016年,终于在长清区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落定。那里只有100多名学生,条件艰苦,是大家眼中“贫瘠的土地”。但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戴冬茜找到了方向,她决定在此深深扎根。

择一隅瘠土,耕万亩心田。多年来,戴冬茜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年轻同事一起,用创意与实干开发特色课程,引入优质资源,带领这所“麻雀”小学焕发生机。与此同时,她还积极联络公益力量,为乡村学校筹集物资、捐建功能室。今年,学校累计收到价值 30 万元的捐赠物资。

2023年,戴冬茜入选“马云乡村教师计划”。

2024年,戴冬茜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受邀参加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大会。

人生何处不是浪浪山?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问戴冬茜:“《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四只小妖,你最喜欢哪个?”她告诉我:“是那只领头的小猪妖。因为小猪妖教会我,不必纠结于是否取得别人眼中的‘成功’,也不必焦虑前路是否还有更多的浪浪山在等待。只要每步都走得踏实,每次出发都遵从内心,那么即使平凡如小猪妖,也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活成闪闪发光的英雄。”

故事的结尾,是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2024届毕业生毕业典礼现场。

那时,现场负责拍照的一名女生向台上正在发言的一位年轻教师递过一张纸巾。那位教师接过纸巾拭去眼泪,强装欢笑地说:“今天,应该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节课了。”

稍做停顿,那位年轻教师干脆放下手里的稿子,向着台下的毕业生说道:“我到现在都记得2020年的秋天第一次见到你们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开了人生中第一次班会,也是我第一次站上讲台。当时,刚刚经历了读博生涯‘摧残’的我还是个‘社恐’,刚刚经历了高考‘摧残’的你们也是一群‘社恐’。一个‘社恐’遇到一群‘社恐’,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后来,我想调节气氛,就说你们可以问我问题,我以为你们会问‘中文专业是干什么的’‘将来,我们可以做什么工作’‘我想读研深造,需要准备些什么’,这样,我就能找到我的主场。但你们提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你们问食堂的饭菜咋样、在哪里取快递、怎么洗澡,我那时候也是一名学校新人,所以就答不出来。后来,终于有一名同学说她是被调剂进来的,想问问中文专业能干什么,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说了一些,总算是找回了一点颜面。”

“哈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

“还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前,我给大家划了重点。课后,我又觉得说得太多了,万一大家都考90分、100分怎么办?我又发起了愁。结果,阅卷时发现,我真是想多了,个别同学的成绩还是要东拼西凑去‘补救’。所以,如果你4年中拿到过那个耀眼的‘60分’,请记住,那不是你努力的结果,是老师努力的结果!”

“哈哈哈哈……”大家又笑了起来。

那位教师喝了一口茶,望遍台下每名毕业生的脸,说:“今天,我听到最多的是你们感谢老师的话,而我却要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一直鼓励老师前行,让老师感受到为人师的幸福。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来个反向激励,我们会继续努力,努力去壮大学校的实力,努力去申硕士点、博士点,努力去建成泰山大学。我们会用努力来提升你们的学历,让你们为能成为泰山学院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掌声响起,几名学生一起上台向那位年轻教师献花。

正当我举起手机,打开相机功能准备记录这一美好瞬间时,我发现前排一名学生闭着眼睛,双手抱在胸前,好似睡着了。

我为他错过这个美好的时刻、错过大学里最后一节课而感到惋惜。

我冒昧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别睡了,最后一节课了。”

他突然睁开眼睛,泪水一下子涌出来。

泰山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张超与学生毕业合影

全国模范教师、泰山学院2010届外国语学院毕业生戴冬茜鼓励学生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