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龙池镇中心学校:让思政课成为校园“强磁场”
近年来,昌邑市龙池镇中心学校坚持以红色思政育人为发力点,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行动,汇聚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域育人要素,创新打造“红·实”教育品牌,提升了乡村德育活动实效,让思政课成为校园“强磁场”。
内涵提升,赋能思政引领
学校构建“品牌 +”特色体系,坚持“一校一品”的红色育人理念,在“红·实”品牌基础上衍生出“水韵龙乡,五彩龙池”“讲好红色故事,培养时代新人”“传承历史文脉,创新强国科技”等育人品牌,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幼小中一体化育人体系。以“劳动+教育”“红色+教育”为思政核心理念,通过打造“思政铸魂、强师固本、全域育人”特色党建路径,不断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学校构建了“三主线两维度”育人体系,将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科学素养融入思政教学,通过实践与评价,创建“学、行、做”一体化的思政学习体系,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三全育人模式。例如,聚焦“好优师”培育,建立 “校外名师+校内班子”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的“纵向联系”运行机制,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塑造“红孩子”品格,以 “菜单式”校本课程组合(如“红色+阅读”“红色+劳技”“红色+非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延伸课程文化空间,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搭建平台,激发思政活力
学校全面开齐开足思政课程,充分挖掘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以 “讲英雄故事、听红色歌曲”为主题的 “课前三分钟”活动,开发“红色龙池,绿色盐乡”校本课程,构建“红色”(培根铸魂)、“绿色”(健康发展)、“古色”(创新赋能)课程体系,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红色小传人”宣讲团是学校搭建的实践育人平台,通过红色征文、歌颂经典、红歌传唱、红诗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精神,强化实践教育。
学校还打造“一馆一坊三室一长廊”“开放式校史大厅及课程展示长廊”“五彩教育”阵地,搭建文化育人平台。编排话剧《红色马渠》,举办剪纸专题展、钢笔画展;在校外深入挖掘以“红色龙池”为标识的传统文化资源、以“绿色盐乡”为标识的产业文化资源、以乡村振兴为标识的现代文化资源。
创新路径,提升思政质效
学校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实践空间:建设校内外思政课教学基地,整合镇域优质研学实践基地,打造 “我的龙池行”研学“大思政课”,教师走进基地现场授课,目前已开展教学20余次。
坚持开放办学也是学校提升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路径。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培训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组织“家庭革命诗歌传唱、故事分享”活动,让红色思政课程走进家庭。学校还整合革命先烈故事制作短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推广,推动红色思政课程走向社会。通过强化跨界资源双向共享,学校打造“场馆+家庭+社会”的立体思政课堂,构建各学段纵向衔接、家校社横向贯通的德育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