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我的从教故事 人生处处是力学 蓝染时光里的师者坚守 一个“外行人”的课改之路 用智慧微光点亮童年

第8版:我的从教故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我的从教故事
08

用智慧微光点亮童年

□ 董琨

32年教坛耕耘,8000多个晨昏相伴,我走进了事业的收获季。站在2023年齐鲁名班主任工程建设人选答辩席上,当专家问及“优秀班主任的标准”时,我回答:“优秀班主任首先是幸福的班主任,因为唯有幸福的园丁,才能培育出绽放幸福的花朵。”

苔花绽放处,自有暗香来

记得2018年那个春日午后,教室里飘着槐花香。我注意到艺嘉——这个一说话就脸红的孩子,却在课间眉飞色舞地给同桌讲《三国演义》。何不为他开设专属讲坛?这个念头如春笋破土。第二天,我将“艺嘉讲坛”4个字工整地打在智能黑板的课件中央。

每周五下午的“艺嘉讲坛”,见证着艺嘉令人欣喜的蜕变。从最初讲故事的磕磕巴巴,到后来声情并茂地演绎“官渡之战”。当同学们的掌声响起时,我分明看见自信的种子在他的心中发芽。3年后,这个曾经怯场的小男孩已能从容主持学校“历史上的今天”栏目,清澈的嗓音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

我还为酷爱昆虫的浩勋创办“虫虫特工队”;给天生好嗓子的若琪录制“古诗新唱”专辑……每当听到同事感慨“什么样的孩子在您班里都不会被埋没”时,那份甜蜜便如春泉漫过心田。

藏在生日诗里的心灵密码

“董老师,瑞瑞最近总躲着同学……”课代表欲言又止的话语让我想起那个总在日记本上画乌云的女孩。母亲去世后,这个敏感的孩子把自己藏在孤独的“茧”里。家访时,我望着她床头褪色的全家福,萌生了特别的生日计划。

那个飘着细雨的清晨,瑞瑞的爸爸带着为她写的生日诗出现在教室里。当《长大》的韵律在晨光中流淌,当父亲哽咽着读出“藏好了没”的童年密码,我看到冰封的童心正在融化。瑞瑞扑进爸爸怀抱的瞬间,50多双眼睛都湿润了。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3个月后,瑞瑞用娟秀的楷书写下小古文《吾弟小记》。字里行间跃动的温情,恰似破茧的蝶翼在阳光下舒展。

这样的教育叙事都成了我们特别的班本课程。看着曾经的“小刺头”卓航在国学小名士擂台赛上侃侃而谈,曾经的“小哭包”姝惠在全省演讲赛场绽放光彩……我愈发坚信: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当课程与生命共鸣,每名学生都能成为自己的诗人。

书橱后的“港币旅行记”

那是10年前的金秋,一年级教室里的啜泣声揪紧了我的心。“董老师,爸爸从香港带给我的港币不见了。”小辉的泪珠吧嗒掉在课桌上。

“可能是滚到哪个角落了?”我故作轻松地提议,“不如我们给硬币一中午‘旅行时间’。”然而,午后的阳光并未带来转机。傍晚,小舟的妈妈主动打来电话,揭开了真相:孩子想留住即将返乡的爷爷,以为稀奇的港币能让老人多住几日。

次日清晨,我来到小舟妈妈的早餐铺,小舟满含愧疚地将港币放到我手上。接过那枚带着体温的港币,我轻轻拍了拍小舟的肩膀,笑着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承担,你还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回到教室,我悄悄将它塞进图书角书橱后的缝隙。当学生们为“硬币旅行归来”欢呼时,小舟羞赧的笑脸和窗外的朝霞一样动人。这个美丽的“谎言”,后来成了我们班代代相传的秘密:书橱深处,藏着宽容与期待的魔法。

牵着蜗牛看花开

“董老师,我快崩溃了!”冰冰妈妈的来电总在深夜响起。这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却对慢性子的女儿束手无策。

我和冰冰妈妈共同制订了“春风计划”:每天,亲子共读半小时,每周发现孩子三个成长亮点……起初的进展慢得令人心焦,直到一个午后,我在冰冰的日记本里发现夹着的纸条:“董老师,昨天,我给弟弟讲了《小王子》,妈妈夸我是‘故事姐姐’!”一年后,到了五年级的冰冰如春笋拔节。当她在班级诗词大会上从容接出“青山依旧在”时,坐在观众席上的妈妈泪流满面。

如今,我的手机里仍存着无数家长发来的“成长捷报”。有些孩子已大学毕业,他们父母的对话框里依然跳跃着感激的话语。这让我想起有一位班主任曾说过的话:“教育是终身的事业,只要心还跳动着,就要做孩子们永远的班主任。”

32年班主任生涯中,我珍藏了很多这样的教育瞬间:毕业多年的学生突然造访,带来他出版的专著;教师节收到特殊礼物——“小书法家”亲笔写的书法作品;午夜梦回时,恍惚又听见学生脆生生地喊着“董妈妈”……这些幸福的碎片,汇聚成照亮教育之路的星河。

(作者系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教师)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