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诗篇在音韵中起舞
—— 济南市市中区泉润学校小学部探索“经典吟诵”课程小记
衣袂轻扬,吟诵声声。金风送爽之际,济南市市中区泉润学校小学部第三届“泉润吟诵文化节”正缓缓拉开一场“与千年经典对话”的华美序章。
流光溢彩的舞台上,学生身着窄袖襦裙、圆领袍衫,用清脆的童声吟诵《三字经》《声律启蒙》等经典诗文。当稚嫩的童声齐声吟诵经典诗篇时,原本晦涩的古文瞬间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在韵律之中,我们仿佛看见《诗经·小雅》里“采芣苢”的劳作场景,《春晓》中抬手似要掬起春风的意境,《将进酒》里盛唐的开阔气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谈论丰收的画面,以及《水调歌头》的婉约与豪放……
以声传美 复活经典
吟诵是中华传统读书法,古代学子读书皆以歌咏之声相随。他们朝诵夕吟,兴之所至,信口而歌。吟诵作为古汉语诗文的活态呈现,是根植于方言体系的雅言艺术,从形制规则到精神内核,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其脉发端于先秦,依托官私教育之薪火,口耳相传,绵延至今。
学校创立之初便将经典吟诵引入课堂,构建“分层推进、学科融合、协同创新”三维教学体系。
分层推进,以专题教研筑基:通过专题教研构建“诗词研习—文意品读—吟诵实践—度曲创作—舞台演绎”五阶教学流程,确立“启真·储善·润心”教学目标,将经典吟诵课程打造为滋养学子核心素养的美育载体。
学科融合,借吟诵联动破壁:以吟诵课为轴心,激发语文与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的共振效应,推动教学从各自为战转向多科协奏。
创新突破,以深度解读开新声:通过对经典诗文的精深体悟,遵循“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声韵法则进行度曲创作。吟咏时以声律节奏传递情感、彰显文心,尽展中国文学语言的韵律神采。吟诵度曲令古典诗文自故纸堆中涅槃重生,转化为可听、可唱、可演、可再创作的艺术形式,成就真正的“活态传承”。
经典吟诵 美美与共
筹备吟诵节的过程,对每名师生而言都是一场与古典文化深度对话的精神之旅,让无数古典诗词悄然在学子心中生根发芽。例如,师生共选《诗经·木瓜》时,携手度曲吟咏,共同体悟诗中“互赠情谊”“重义轻利”的美好情愫,使学生在清音雅韵中学会共情。尤为动人的是,学生初易宸聆听教师吟诵后,倾注三小时,逐句推敲记谱,并主动请缨,用古筝伴奏。这让教师深切感受到:当学生真正沉浸于课堂时,他们不仅会成为“课程的共建者”,而且为经典吟诵教学探索开启无限可能。教师角色绝非“背书者”,而是“引路人”。只需为学生开启一扇门、传授一种方法,学生便能为教师展现气象万千的新世界。
教师敏锐捕捉这些自发成长的力量,激励学生尝试自主谱曲,充分释放潜能,在“熟悉经典、度曲创作、舞台演绎”的历程中积淀深厚诗文素养。
在首届“泉润吟诵文化节”中,学校匠心融合经典吟诵与新年音乐会,开创高质量美育新范式,第二届实现了美育体验多维升级,第三届则将“文化传承与美育创新”的模式淬炼得日臻完善。
经典吟诵让每个生命焕发自信光彩,使学子真切触摸到传统文化跳动的脉搏。“我发现自己愈发沉醉在古诗文里,更愿用心品味文字背后的故事。”曾怯于当众发言、如今主动请缨担任领诵的学生高梓恒说。
吟诵节期间,家长们化身志愿者,沉浸式参与“亲子对吟”。
“最令人感到惊喜的莫过于孩子的蜕变。从前,他对春华秋实熟视无睹;如今,途经小区里的桃树下时,会驻足轻诵‘晓看红湿处’,蹲身细察雨滴垂落花瓣的姿态。在夜晚听到雨声时,他竟会说,这样的雨滋养庄稼,恰似‘润物细无声’!”葛宸希妈妈感慨道。从“视而不见”到“晓看红湿处”,我们欣喜地见证了学子被经典吟诵点亮的美丽世界。
铸造品牌 以美赋能
如今,经典吟诵课程已成为学校美育实践的“金色品牌”。学校通过成功举办“品质教育学术节”“书院联盟成立大会”等活动,充分展示经典吟诵的独特风采。在济南市文明家庭建设进校园、济南市第19届班级文化艺术节优秀作品展、齐鲁吟诵文化节等活动中,师生的经典吟诵表演赢得广泛赞誉。在“武夷山·全国传统文化教育大会”“诗意襄阳·全国吟诵大会”等活动中分享经验。2024年11月,学校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法专委会授予“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称号。
济南市市中区泉润学校小学部积极践行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以经典之声传递美育之魂,以文化之韵滋养成长之路,让经典诗词在校园里焕发生机、绽放异彩,让学生在动人韵律中涵养君子情怀,展现出新时代好少年的卓越风采。
(作者系济南市市中区泉润学校小学部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