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武隆听风 去找山 半月湾畔 诗语情怀 万松浦书院赋 美丽的哀愁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诗·画·评】

半月湾畔

□ 诗/曲晓燕 画/毕建华     评/丛雪萍

夕阳西下,

天空渐渐收拢起绚烂的晚霞,

只留下淡蓝色的幕布,

笼罩着半月湾畔那热闹的码头市场。

深蓝色的海水荡漾着一天里最后的温情,

几条木船如同忙碌的蚂蚱从远方飞回,

刷着蓝色油漆的舢板,

则被一个渔民悠闲地摇着,

他的嘴里还喊着渔民号子:

嗨——嗨嗨——嗨哟——

欸乃归舟,

满载着大海慷慨的馈赠。

码头上人群熙攘,

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羽绒服,

悠闲地看向一字摆开的泡沫箱子——

那些横行霸道的螃蟹,

那些矜持地弯着身子的大虾,

那些张着大嘴呼吸的鱼,

还有扇形贝壳紧紧包裹的贝类……

人们讲价还价,自由挑选,

欢声笑语中透出市井生活的暖意。

不远处,林立的高楼是他们的家,

那就要亮起来的华灯,

将迎接着海上归来的人。

这些面容粗糙的“海碰子”呀,

一辈子都在波峰浪谷中讨生活,

他们就像半空中的那群欢鸣的海鸥,

勇敢地迎着风自由翱翔。

海风轻拂,带来咸湿的气息,

而半月湾畔的这片海边码头,

永远书写着生活的美好。

这幅画作精准捕捉了诗歌中半月湾畔的黄昏意韵,将文字里的光影与烟火凝于画布之上。远景处,夕阳敛去霞光,淡蓝色天幕低垂,与深蓝色海面交融,漾着 “一天里最后的温情”。几条木船如 “忙碌的蚂蚱” 归航,刷着蓝漆的舢板旁,渔民摇橹的姿态带着动态张力,仿佛能听见 “嗨 —— 嗨嗨 —— 嗨哟 ——” 的号子穿透画面。

近景的码头海鲜市场是热闹的核心,彰显出威海地域文化特色:螃蟹 “横行霸道” 的螯钳、大虾 “矜持弯曲” 的身躯、鱼嘴开合的憨态,皆以细腻笔触勾勒,透着市井的鲜活。远处高楼的轮廓渐隐于暮色,将 “华灯将亮” 的期待藏进笔触里。

整幅画以冷暖色调交织,既显海风的咸湿,又含生活的暖意,恰似诗歌中 “海碰子” 与海鸥共舞的坚韧,让生活的美好在光影中静静流淌。

诗歌通过意象构建,如“夕阳西落”和“绚烂晚霞”,营造出温暖的背景。随后,“深蓝色海水”和“忙碌的木船”等视觉元素,以及渔民号子的节奏,为故事增添了生动的层次和声音。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展现了大海的馈赠与劳作的艰辛。

码头市场的描写充满生活气息,海鲜如螃蟹和大虾被赋予生动形象,而“五颜六色的羽绒服”和“讲价还价”的场景,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热闹与多元。

(供稿:威海市古寨中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