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武隆听风 去找山 半月湾畔 诗语情怀 万松浦书院赋 美丽的哀愁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散韵歌赋】

万松浦书院赋

□ 宋俊忠

渤海之湄,黄水之津,有浦名港栾,涵碧映云。东望沧溟,雾锁徐福之仙岛;西接长林,风传稷下之遗音。此间毓秀,宜筑斯文。壬午肇基,时维甲申之序;万松作伴,地承千载之灵。书院既成,廿二载已逝光阴,然道脉绵延,愈见精神。

观其形胜也!依莽苍之松海,枕澎湃之涛声。书院巍然,非崇楼之炫目;庭轩静穆,有泉石之澄明。黛瓦素墙,隐翠微而欲滴;曲径幽窗,纳海气以常清。朝闻鸟哢,与书声互答;夜沐星辉,共灯火争莹。松涛阵阵,恍若弦歌不辍;海韵泠泠,浑如击磬长鸣。噫吁!此非桃源别境,实乃尘外诗庭。

溯其渊源也!徐乡故邑,本是智者之墟;秦使楼船,曾发求仙之棹。稷下风移,文星东耀;百家绪远,薪火此燎。避秦火而存逸响,处海隅以续离骚。今书院继绝,岂循故步?守正开新,敢领风骚。立身林野,非为遁世;心系苍茫,志在扶摇。辟一方净土,养浩然之气象;聚九州俊彦,砺不锈之文刀。铅椠耕读,承古贤之格范;知行互证,开今世之新标。

铭其志业也!守“和蔼”于门户,崇“安静”于中堂。匾揭“人人皆诗”,诗心即道;座聚青衿接席,席地论章。翰墨流芳,承先哲之深意;诗简传薪,寄后来之远望。不拒风霜,四时自有佳趣;何妨雨雪,一室犹暖书香。观鱼蟹而知河海之趣,听鹂鹊以悟天籁之常。更有夜话星垂,晨耕露漙。采林间之蕈菌,拾滩头之贝光。以劳强骨,以读润肠。远浮名之扰攘,护心灵之圭璋。

嗟夫!世变滔滔,繁华竞逐。多少宫阙倾颓,几处弦歌可续?惟此松浦,廿载如磐。栉风沐雨,根愈固于厚土;抱朴守真,色不夺于流岚。非金玉之台榭,乃精神之桅帆。万松作证,潮汐有信;书院长青,文心永涵。敢竭鄙怀,恭疏短赋。诗曰:

莽原松海起琅嬛, 潮送涛声入砚田。

稷下遗风吹未散, 徐乡故垒韵长延。

青衿负笈云林深, 玄辩开襟月影偏。

廿二春秋磨砺处, 一灯如炬照樽前。

且看松针垂玉露, 犹滴千年未了篇。

(作者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