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大思政课“活透深”的本土实践 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让低碳生活成为日常 “柿子为秋天染了一双棉袜子”  依托教联体建设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两个学科专业群 入选省“双高计划” 滨州职业学院  打造具有辨识度、可复制的书写教育育人范式 滨州职业学院  打造具有辨识度、可复制的书写教育育人范式 昌邑市都昌街道都昌小学 打造特色育人新典范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临沭县第七实验小学 构建多样化体质健康训练体系

本报讯(通讯员 韩梦娟)在临沭县第七实验小学操场上,学生不再机械重复地进行跑跳练习,而是化身闯关的“小勇士”,在游戏中奔跑,在欢笑中锻炼。新学期以来,该校积极探索,打破传统体育训练的枯燥模式,以系统训练为核心,以分解练习为基础,以花样游戏为驱动,推出一套寓教于乐的体能提升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学校体育组深入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摒弃以往“零散化”的体育课堂模式,精心设计了一套系统化、周期性的体质训练项目。该体系依据小学生身体特点,科学划分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五大模块,实现从“自由活动”到“精准训练”的转变,确保每节体育课都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均衡发展,为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特别注重“分解动作练习”,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技能。以跳绳为例,教师将“摇绳”与“跳跃”拆解为“小幅度摆臂”“原地直腿跳”等单元进行分步教学,再逐步整合。这样的精细化指导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姿势,也降低了运动损伤风险。

学校还创编了一系列“花样游戏辅助练习”,让体能训练变得既好玩又有效。“兔子跳”“开合跳”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螃蟹运球接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障碍越野赛”则综合提升学生的跑、跳等多种素质。操场上加油声与笑声交织,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高强度锻炼。

自该体系实施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与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最新测试数据显示,优秀率与良好率明显上升,尤其在耐力跑、跳绳等项目上进步突出。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往“怕上体育课”转变为“爱上运动场”,他们的锻炼积极性空前高涨。

“我们不仅关注体能数据的提升,更想培养学生终身热爱运动的习惯。‘学、练、玩’融合的模式让运动成为学生的习惯与乐趣。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探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活力因子!”学校校长刘文彬表示。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