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厚植优质教育“底色” 增添学生发展“亮色”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职业教育创新融合……
“十四五”时期,平度教育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答卷。全市教育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先后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相继入选山东省首批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实验区、山东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山东省第二批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
这些不仅承载着平度教育事业稳步前行的坚实足迹,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改革“关键变量”撬动发展“最大增量”的真实写照。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盼了好久的学校终于建成了!现在,我接送孩子十分方便,出家门就是学校。”一名家长说。今年秋季学期,平度市威海路学校的投用为周边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景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激活了平度南部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效能。
近年来,平度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强化教育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持续优化育人教学环境,新建、改扩建包括威海路学校在内的8所中小学,新增学位1万余个,投入8000余万元连续4年改造薄弱学校校舍,维修运动场110个,完成教室照明达标改造2757间。
与此同时,全面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字资源建设,建成人工智能实验室103个,课程普及率达100%,确保“农村娃”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办学条件的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硬件设施上的“旧貌换新颜”,更有效提振了广大师生的精气神儿,让高质量的均衡、有温度的公平,覆盖每所学校、每名学生。
育人体系全面优化
“十四五”时期,平度市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将每名学生置于教育的正中央,给予他们更多成才选择。
来到平度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中心,笔者看到一派忙碌的景象:豆腐坊课堂上的匠心传承、“实景驾驶课”里的安全意识培养、3D打印教室中别出心裁的创意物件、农耕园里的辛勤劳作……在这里,每项活动都是“成长进行时”,无论是手握石磨的专注,还是品味茶香的韵味,抑或观摩航天科技的震撼,都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发展坐标,让成长既“有规有矩”,又“有滋有味”。
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名学生在此参加了学工、学农、学军、学科技等实践活动,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课程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不仅如此,全市教育系统还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实施“强课提质”工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落实“十个一”项目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初、高中贯通式培养,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激活学生特长;推进职普渗透融合,建立“平度双元制校企联盟”,打通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初一公里”;成立青岛都市圈智能家电制造产教联合体、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推动产学研协同。持续迭代更新的育人体系,为学生全面成才“摇旗呐喊”。
优质辐射纵深推进
在平度市新河镇灰埠中学的会议室中,数学教师围坐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而主讲人则是来自同一个教育集团的实验中学教师。像这种“订单式服务”,在集团化办学体系中很受教师欢迎。
“成员校点单,核心校响应,并派优秀教师团队前来‘支援’。这对我们乡镇上的学校来说犹如‘甘霖’,带动着本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同提升。”灰埠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种现象在平度教育系统并不少见。全市按照“以城带郊、最终到乡”“横向拓展、纵向精进”的工作思路,推进“城区学校+乡镇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目前,全市已组建29个义务教育集团,参与学校103所、惠及学生10万余名,实现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而在学前教育阶段,4类8模式的联盟办园体系推动联盟办园覆盖率达100%,让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等重点任务,形成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可持续、更有平度特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为推动平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平度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