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 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推介  我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做法 2025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研讨班在山东举办 平度市:厚植优质教育“底色” 增添学生发展“亮色” “平躺睡”里的“大民生” 图片新闻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枣庄市山亭区创新举措解难题,让6000余名乡村学生实现舒心午休——

“平躺睡”里的“大民生”

□ 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

11月11日午饭后,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熟练地把椅背向后一放,迅速拉出搁脚板,瞬间切换到“午休模式”。

“以前,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只能抱着双臂在课桌上趴睡,时间长了难免出现手脚发麻等不适,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山亭区教体局局长冯仰攀说。针对这一实际,山亭区创新推行中小学“午休躺睡”服务模式,通过实施“一校一策”“一班一策”,统筹调配已撤并学校高低床,购置平躺椅、午休垫等方式,让6000余名乡村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午休实现舒心“平躺睡”。

今年以来,该区聚焦民生“小切口”,办好群众“心头事”,将开展学生“平躺睡”午休建设项目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先后召开专题工作会议3次,组织科级干部带队深入学校开展实地走访5次,访谈师生家长1200余人次,收集关于午休场地、设施设备、时间安排等方面意见建议287条。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该区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午休躺睡”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一校一策”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校特点制定个性化实施方案,确保每所学校的午休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如,桑村镇中心小学、城头镇中心小学等盘活现有资源,利用现有宿舍、床铺等设施,通过购买平躺椅、午休垫为2000余名学生提供干净、整洁、安全的“午休躺睡”条件;凫城中心校东校、徐庄镇中心小学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将闲置教室、活动室等空间改建成午休室,通过配置床铺、加装遮光窗帘,对午休室进行暖心布置和升级改造,确保1000余名学生午休环境安静、整洁、舒适;西集镇中心小学等无宿舍、无闲置校舍的学校,则主动联系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通过接受捐赠、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折叠睡椅、单人小睡床、午休垫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对“平躺睡”带来的改变,学生的亲身感受最有说服力。桑村镇中心校学生倪梦悦高兴地说:“过去趴着睡觉,导致脖子疼、眼睛不适;现在使用午休椅躺着睡,真的很舒服。”

“孩子们午休起床后个个精神饱满、活力四射。”城头镇中心小学教师董凤说,午休质量的改善直接转化为学习效率的提升,学生不仅进入学习状态快,而且课堂专注度与互动参与度均优于以往,实现了“休息好、学得好、玩得好”的育人目标。

午休不仅需要完善的设施,更要细致持续的安全保障。为保证安全,该区坚持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制定了《学生午休安全管理办法》《午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每间午休室配备1名专职管理员和1名值班教师,严格落实定点看护学生、定时巡查等管理责任。在午休管理上,这些细节体现出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相关学校根据各自实际,还印发了《午睡值班教师工作手册》《学生午睡安全须知》等规范性制度,对午休期间的考勤管理、巡查要求、应急处置等作出详细规定。”区教体局副局长柴锡永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午休学生心理疏导工作,6次开展突发情况处理等系统培训,覆盖教职工210余名。

有些学校坚持管理与育人相结合,探索“一室一教师”跟进管理模式,将劳动教育、生活教育融入午休管理全过程。北庄镇中心小学开展“午休小管家”活动,让学生参与午休室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凫城镇中心小学进一步丰富午休的内涵,将午休准备过程转化为生活技能实践课,引导学生参与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凫城镇中心小学学生孙智慧说:“我在学校学会整理房间后,周末在家也能学以致用,帮助父母收拾家务。”

山亭区很多中小学在午休期间开放图书阅览室、体育馆、心理咨询室等场所,为不想午睡的学生提供“静默阅读”“运动放松”“心理调适”等个性化服务。

从桑村镇的午休椅,到城头镇的午休垫;从建立“午休前准备、午休中值班、午休后伸展”的管理机制,到将劳动教育、生活技能巧妙地融入日常;从让学生趴着睡,到让他们躺着睡,山亭区各学校正在用心答好这道“午休题”,收获了家长的广泛认可。

“这张小小的午休桌椅,显示的是民生实事的温度,不仅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细致关怀,更是教育精细化、人性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冯仰攀表示,下一步,山亭区将通过改建教室、分批购置符合新国标的平躺椅等措施,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并加强家校协同,共同保障学生午休质量。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