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教育集团
让校园成为“健体强心”的“活力磁场”
“加油,跨越这个障碍!”“我们一定能赢!”……每天下午5点,课后服务的铃声响起,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的操场便成了欢乐与汗水交织的海洋。150多名“体能班”的学生在教练带领下,踩着敏捷圈,拉着轮胎冲刺,跟随动感节拍完成Tabata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他们生龙活虎的身影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近年来,潘南小学教育集团大力实施“健体强心”工程,成效显著:2023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健康学校;2024年,在山东省体质健康抽测中,学校北校区的优良率、合格率实现100%,平均分高达99.97,位列全省第二。“每天至少2小时的运动,不仅强健体魄,更能塑造品格。”校长孙兆亮表示,为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体质健康问题,学校持续开展“健体强心”系列行动。如今,运动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引擎”。
趣味课程,激活身心“动力源”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5—6点,是潘南小学“体能班”的黄金时段。
“项目启动之初,参与学生约80名;随着课程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参与人次突破150人。它深受孩子和家长欢迎,越来越火了。”据副校长李国敏介绍,为解决师资紧张问题,学校统筹南校区、北校区的体育教师资源,抽调6名体育教师专门负责,并开展联合教研,构建起涵盖基础体能、专项技能、功能性训练的多层次课程体系。
个性化是“体能班”最温暖的底色。 操场上,体能偏弱的学生在教练的鼓励下完成基础跑,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则挑战变速跑。这种阶梯式教学,让每名学生都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中建立自信。
与此同时,学校针对低龄学生心理特点,推动体育活动课程实现趣味性与教育性深度融合。在障碍跑接力课上,学生跨栏、钻“山洞”、传递接力棒,在合作中学会包容与信任。“上次,我掉棒了,同学们没有怪我,反而鼓励我。”三年级学生小雪说,“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团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胜利。”
多元训练,搭建成长“阶梯”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在潘南小学,体育教学拒绝“一刀切”。学校围绕大单元教学改革,依据学生年龄特点铺设出清晰的成长路径。
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将“青蛙过河”“小火箭发射”等游戏融入体能训练,让学生自然完成跑、跳、爬等基础动作,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学则转向技能深化,每节课专设8—10分钟“补偿性体能”环节:篮球课结合折返跑,跳绳课搭配核心训练,实现“技能+体能+品格”融合提升。
为确保阳光大课间常变常新,保持吸引力,学校还创新构建起“四季双轨”模式。春、夏、秋三季开展“准备操→跳绳/篮球操→速度跳→8字跳长绳→放松操”五环课程;冬季则实施“跑操+体能”双轨并行,既顺应气候特点,又确保锻炼实效。
球类项目则成为抗挫折教育的生动课堂。
在篮球班级赛的分组对抗中,队员们时常遭遇比分落后的困境。“刚才那次传球失误,是不是因为太着急了?我们试着换一种战术。”重新开赛后,队员们不再盲目进攻,而是通过多次传球寻找机会,最终扳平比分。队员马钰翔说:“原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冷静分析就能找到办法。”体育教师张延绪认为,马钰翔的感悟正是体育赋予学生的珍贵心理品质——抗挫折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运动+营养”,构筑健康“双支柱”
“体能班”的走红带动了校园营养健康新风尚。学校联合营养师团队推出“运动+营养”双轨方案,为学生量身定制营养指南,实现能量“精准续航”。
针对不同的训练项目,学校制定了精细化的饮食建议:进行力量训练的学生,课前食用一根香蕉搭配一小盒酸奶;参加耐力跑训练的学生,食用全麦面包或燕麦片。“以前,孩子运动后总说累;现在,学校调整了饮食,孩子明显感觉体力增强了。”家长王女士为学校的细致安排深为感动。
从课堂到家庭,健康理念正悄然融入日常生活。
香煎鸡胸肉配糙米饭、清炒西蓝花、一盒纯牛奶……“现在,孩子主动要求吃蔬菜,还提醒我少放盐。”学生朵朵的妈妈笑着说。
“从健体到强心,从课堂到家庭的联动,从单一技能训练到多元育人体系的构建,我们始终围绕一个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身心两健’。”孙兆亮表示,未来,学校将不断推动学校体育与健康学校建设深度融合发展,为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健康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