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催绽成长之花 淄博市张店区:让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破界共生:解析张店区协同创新育人实践 依托“1+1+4”体系 描绘协同育人新图景

第4版:协同育人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协同育人
04
【破壁探索】

依托“1+1+4”体系 描绘协同育人新图景

——利津县推进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陈爱花 岳向明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利津县教育局聚焦家庭教育中“经验化、碎片化、随意化”等痛点,以“为成长服务,为生命负责”为核心理念,将权责清晰的组织体系作为改善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创新构建“1+1+4”架构与三维保障机制,系统推进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筑牢协同育人根基。

近年来,经过大量实践,利津县逐步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该县教育局先后获得山东省智慧家长暨“我的好家教故事”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获得省优秀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陈爱花名师工作坊入选省“优秀工作室”,协同育人阶段性成效显著。

在利津县教育局构建实施的“1+1+4”体系中,首个“1”为“一把手”负责制,由县教育局局长牵头统筹,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全县11所县直学校党组织书记项目清单,确保育人方向不偏离;第二个“1”由分管党建的班子成员直接对接社区,建立“教育部门—社区”联动台账,消除政策落地盲区;“4”即组建“学科名师、心理辅导、幼儿教育、特色教育”四支专业讲师团,为课程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为保障体系高效运转,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在硬件上,利津县教育局将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设立专项经费。县第一实验学校开发幼小衔接课程时,购置《大卫上学去》《一年级,我准备好了》等绘本教材百余套,配套编制亲子阅读指导手册,夯实了课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宣传上,搭建“线上+线下”网络。利津街道永利社区通过公众号推送“家长陪学指南”,推动家长课堂参与率提升30%;各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开放日,强化理念渗透。在激励机制上,将家长课程建设纳入党建考核并提高权重,每学期评选优秀单位与个人。2024年度,10名优秀讲师中有8人获职称评审加分,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针对中小学生家长,利津县教育局结合实际构建梯度课程,围绕“实、深、活”推进,让家庭教育指导真正走进家长心里。在“实”上精准对接需求,建立“家长点单、学校配菜、教师上菜”机制。针对3—6岁幼儿家长的幼小衔接焦虑,开发《学会陪伴,学会爱》绘本课程。利津县凤凰实验幼儿园大班学生小轩曾因担忧“小学无玩具”而抵触入学。家长参与课程后,通过亲子共读与整理书包、课堂发言等情景模拟,帮助小轩顺利度过衔接期。小学中高年级的“时间管理课”传授“番茄工作法”,有效解决了学生作业拖沓的问题;初中“青春期沟通课”则通过情景模拟提升亲子互动质量,让学生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增强了学习动力,心理健康水平也显著提升。

在“深”上延伸服务链条,建立跟踪指导机制。比如,利津县教育局每月设立家庭教育咨询日,组织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打造“家长团训营”等沉浸式平台。县实验第二学校学生小浩的妈妈曾因“催逼式监督”引发亲子矛盾,在“团训营”中转变方法,采用“目标分解法”拆分作业,每完成一项及时肯定并留1小时休闲时间。一个月后,小浩实现自主规划学习,家庭氛围改善。同时,组织亲子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传统文化体验。2024年以来,利津县教育局累计开展120余场活动,参与家庭达3000余户,让家庭教育从“纸上谈兵”变为“实践育人”。

在“活”上创新服务形式,适应家长多样化需求。比如,开设“青春期亲子沟通”网络直播课,累计有5000余人次观看,收到咨询300余条。讲师团队制作专题答疑视频,形成互动闭环。同时,将家长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开发剪纸、泥塑、吕剧等特色课程。县东津实验中学学生小萌与妈妈参与“走读黄河口”研学,共同考察盐窝镇北岭老街长巷、采访民间艺人。研学结束后,小萌主动分享校园生活,母女合作完成《古村落变迁》手抄报,实现“乡土教育+亲子沟通”双重价值。

利津县教育局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五大螺旋上升课程体系,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循序渐进、按需供给”。

3—6岁幼小衔接课程以绘本阅读为核心,助力幼儿平稳过渡;中小学梯度课程精准匹配不同学段需求,解决亲子关系阶段性问题;“走读黄河口”研学课程融入乡土资源,培养创新思维并促进亲子沟通;“名师进社区”打造零距离服务,让家长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指导;特色文化课程的开设丰富了生活体验,传承了传统文化、增进了亲子感情。

回顾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的历程,利津县教育局深刻认识到:组织领导是前提,“一把手”统筹、制度保障与经费支持缺一不可;名师参与是核心,专业团队保障课程质量;机制创新是动力,宣传与激励保持课程活力;遵循规律是根本,需对接政策与实际需求。

未来,利津县将继续深化“1+1+4”体系建设,打磨优质课程,优化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城乡家庭教育均衡发展,让家长学校成为科学育儿理念传播的主阵地,为构建全域协同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贡献更多力量。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