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我的从教故事 三季花开处   皆是汉语声 我的从教逐梦记 爱心倾注特教 奉献追逐梦想 爱洒学生心田

第7版:我的从教故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我的从教故事
07

我的从教逐梦记

□ 任姗

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星辰,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引领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以追问唤醒灵魂,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播撒仁爱的粟种,陶行知用四块糖果化解学生过失的智慧,张桂梅校长凌晨五点叩响女生宿舍门扉的执着——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从不在宏阔宣言,而在那些把破碎的星光重新串联成银河的瞬间。2015年,我也成为一名教师,梦想自己也能成为这样一颗星,哪怕只发出微弱的光,为学生们照亮一小段路。带着这样的憧憬,我踏上了教育逐梦之路。

初登教坛,我便遭遇了现实的冲击。站在讲台上,望着性格、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如何让每堂课都生动有趣且富有深度,成了我每日苦苦思索的难题。就拿“乐理与视唱”这门课程来讲,传统的理论填鸭式教学让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们的眼神中满是倦怠,对知识提不起兴趣。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我决定大胆尝试,引入音乐游戏。课堂上,各类音乐游戏瞬间点燃了学生的热情,在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中,原本晦涩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轻松易记。看到学生们的笑容,我第一次体会到“以生命唤醒生命,用智慧传递智慧,在有限中创造无限”的教育魅力所在。

为了能给学生呈现更精彩的课堂,我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每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反复打磨;每份资料都悉心查阅、深入钻研,只为将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精准融入课程的每个环节。不仅如此,我还积极投身学校的各项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我主动承担起指导学生开放性实验、音乐社团等第二课堂的工作,和学生一起策划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助力他们在音乐技能精进、艺术感知深化、职业发展规划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全方位进阶。

当然,教学之路不全是铺满鲜花的坦途。在一次学生评价中,我收到了如警钟般的反馈——部分学生觉得教学进度过快,热闹的音乐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一些知识理解起来十分吃力。我选择直面问题,主动找学生们沟通交流,以真诚的态度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耐心倾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重新审视教学计划,改进教学策略。经过一段时间持续跟踪反馈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上课时眼神更加专注,回答问题也更加积极,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深明白,教学与科研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怀揣着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忱,我全力推动科教融合,一心为打造一流教学资源而奋斗。

2024年,我主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多年来对教科研持续耕耘的成果。报课题、发论文、写著作,时刻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成果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了让课程内容更贴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我深入研究专业特点,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积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创建课程网站,将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实用课件、生动案例等资料上传至网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此外,我每学期还会与领域内专家交流探讨,实地走访多所幼儿园,组建了“学前领域美育课程研发创新团队”,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幼儿园实习和观摩。当看到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场景中,逐渐掌握教学技巧,积累了宝贵经验时,我便更加坚定了在课程建设道路上前行的决心。

教育的意义远不只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不断鼓励学生投身社团活动与学科竞赛,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在指导学生备赛的日子里,我化身为他们中的一员,陪着他们熬夜探讨方案,一次次推翻又重建作品,耐心解答他们的每个困惑,助力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当看到学生在赛场上绽放光芒,收获荣誉,为学校增光添彩时,我心中满是骄傲。

回首往昔,从初为人师的懵懂青涩,到如今的从容不迫,每一步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诲,始终如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我教育生涯的每段路程。我会将这份深沉的爱,毫无保留地融入每堂精心准备的课程、每次推心置腹的师生交流、每项为团队发展全力以赴的工作中。

(作者系山东英才学院教师)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