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班主任 让自己的学生绽放精彩 陪着“蜗牛”去散步 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 我班的“爱心”教育 家长会巧“变脸”

第4版:班主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班主任
04
【管理小窍门】

我班的“爱心”教育

□ 莱芜市莱城区汶源学校 杨丽萍

常听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难管,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却不知道感恩和回报父母。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二是一些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而老人家更关注孩子的吃穿,对孩子的知识学习、思想教育、心理成长关注得较少。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进而感恩社会是教育的重点。结合这些年的教育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爱心”教育。

调查父母或爷爷奶奶过去的生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爷爷奶奶的名字和生日,有的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为此,我设计了一些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长辈过去的生活。如,他们过去住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样的书本、玩什么样的玩具等。调查完后,在班上召开交流会,让学生谈谈长辈的年龄、兴趣爱好、过去所从事的职业及他们的愿望等。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们更加了解家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更能理解体贴长辈。

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让他们学会正确地与家人沟通。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些学生遇到父母吵架不知所措。我抓住这个契机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争吵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只不过带有不良情绪,心平气和地沟通效果更好。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了解家人的需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如“我很不高兴”可以说成“我感到很失望”等,这样家人更容易了解我们的想法,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尊重和理解家人是爱家人的表现,要记住,家是讲“爱”的地方。

布置“爱心”作业,让学生明白爱是相互的,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爱。我常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作业,如父母回家时为父母拿拖鞋、为父母洗一次脚等,让学生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倒垃圾、洗碗、扫地、拖地等。为了不让家人操心,少给家人添麻烦,我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完成作业,收拾自己的房间,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

利用好班集体这个大环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校,学生们都会参加一些活动,如跳绳比赛、运动会等,这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好时机。每次活动后,我都会引导学生谈参加活动的收获,让他们认识到班集体获得了荣誉不是个人的功劳,是全班同学努力的结果,班集体的荣誉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每个同学都应为班集体尽力。 

支持学生饲养小动物,密切亲子关系。有些学生喜欢读描写动物的小说,心中也萌生了养小动物的愿望。其实,学生养小动物就是模拟未来的生活,他们会把小动物当成自己的孩子,在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关爱小生命开始,渐渐懂得同情弱小,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