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由斯霞的开会原则谈学生的生命健康 欣赏评述下的审美教学 欣赏评述下的审美教学 品质课堂促进 师生共同发展 优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音体美教学】

欣赏评述下的审美教学

□ 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 李霞

欣赏评述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的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而欣赏评述课的艺术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他们只会说大师的作品很好,兵马俑的战车真漂亮,古代的瓷器外形真漂亮,各个地区的民居真好,除了好看漂亮壮观之外,再也没有能力对艺术作品本身做深刻挖掘,更不用说理解其艺术精髓,感受其艺术魅力,体会其艺术价值了。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这些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引领学生去观察、分析,用“大美术”的眼光去看待艺术作品。

创设情境,理解审美差别

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每件艺术作品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每件艺术作品又有其地域性、民族性和独特性,从形式到内容又有其个性魅力。例如,学习《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时,我是这样介入的:放一首音乐《兵马俑幻想曲》,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并问学生:“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听到了一个千军万马、严阵以待的战争场面。”接着,我播放视频,讲述当年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座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兵马俑气势的宏大。接着播放课件,带领学生了解兵马俑,了解西安,了解这举世无双的奇迹,让学生在课件中感受兵马俑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在这节课总结时对学生们的答案和方法进行了肯定,而学生也在直观欣赏和讨论中了解了兵马俑文化,从而对一个陌生的艺术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审美认同,发现了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角色融入,同化审美标准

虽然世界是一个“地球村”,艺术繁荣交流早已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但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由于种族、地域、宗教、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的文化与艺术的多元化。而这些并非小学生所能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提示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你会怎样看待这样的作品呢?”再如《非洲雕刻》中,我出示了两张女性图片,一张是黄种人,一张是黑种人。当然,两人的服装打扮也是不一样的。我问学生:“如果你是非洲人,你更容易接受哪个?为什么?”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讨论:“我喜欢黄种人,很漂亮。”“现在我们要假想自己是黑种人,我们在非洲要耐晒,肤色要健康,身材要像这幅画上的人一样健硕才美。”“在非洲穿这样鲜艳的服装才美……”其实,这样做是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的眼光去了解、审视艺术作品,以宽容、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多种感官体验,感受艺术审美魅力

在美术作品欣赏中,视觉器官有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恰当地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视觉、触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增强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能力。如低年级的小朋友认识线条,我让学生先摸摸生活中真实的线,如毛线、铁丝、麻绳、枝条;看看柳枝、小雨、彩虹、自然中的线条,强化学生对线条的视觉感知,在各种感官体验中体会艺术带给我们的审美魅力。

小学美术欣赏课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艺术作品的背景、作者的艺术生平,或者用课件幻灯片不停地放艺术作品就能解决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愿意去欣赏、会欣赏,才是欣赏教学的真正开始,才是审美核心素养提高的真正开始。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