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开放的学习过程 丰富的学习体验 捕捉教育契机 激发心灵共振 校园短波 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 甩掉一种包袱 生成一种能力 变学会为会学 改求绩为善思  翻转课堂生发灵动智慧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课改在线】

变学会为会学 改求绩为善思

□ 杨进凤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转变那些与传统教学相关的陈旧的学习观念。

“只要学习好”的观念。尽管评价学生的标准有些转变,但成绩仍是一项最重要的硬指标。考好了,就有物质奖励加精神奖励。社会上,有些人大肆炒作中考、高考的“状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正是对书本知识的一味学习,使学生淡化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完善,产生了不应该出现的功利、浮躁心理。

“在学校里学”的观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加上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广泛传播以及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学校教育越来越显出其局限性。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文化条件的限制,相对封闭的一面使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些滞后。当学生把学校当作学习的唯一场所时,更为广大的学习渠道就被人为地堵塞了,以致学生无法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丰富的营养。“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只有在“大课堂”上自由驰骋,才能不断进步。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观念。现实中,如果少了教师的引导,很大一部分人就像没头的苍蝇,不知道如何是好。被动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最大障碍。学生从来不反问自己“我怎么没学”,可在他们失败的时候却归因为“老师没有讲到这个知识”。这种看似合理的归因会成为学生逃避责任的借口。

“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观念。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分数,对学校而言,无疑是悲哀的;对学生来说,也未尝不是。

“学习是迫不得已的苦差事”的观念。教师总是打着为学生将来着想的幌子,从学生身上获得想要的东西。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没有乐趣,只剩下苦恼了。教师为了使理由更充分一些,就把一些传颂千古的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骨”当成了有力的宣传口号。结果,好事变成了坏事。学生一旦脱离了“苦海”,就陷入一种疯狂的放纵中。考试结束后,校园里纷飞的“纸雨”就是最好的例证。

“学习是不需要创新的”的观念。灌输式教学在很长时间里占据着统治地位。现实中,墨守成规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可能使学生产生怀疑与批判精神。学生只有跳出“跟着教师转”的思维定式,才能独立思考、理解、体悟,从而走上独立学习、独立创造之路。

“没有一定的天赋,学生的学习难以成功”的观念。很多人都相信,事情做得好,不靠天分不行。有些学生面对不很理想的成绩,就归结为“我不聪明”。而“聪明与否是天生的”成了一部分学生不学习的借口。这种错误的归因使他们看不到那些重要的因素,比如方法不正确,意志不坚定,思想不重视。

(作者单位:荣成市第二中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