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精神名片 “三岁决定智商”是谬误 青少年爱冒险源于大脑  季羡林的童年 河北涞水野三坡风光 母爱与父爱的区别 古时如何资助寒门举子

第4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4

“三岁决定智商”是谬误

□ 喻柏雅

日前,一个出自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罗斯高(Scott Rozelle)的演讲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在这篇题为《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的演讲中,罗斯高从“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入手,引用各种数据得出一个观点:中国农村低水平的高中入学率将让中国走不出中等收入陷阱。

接下来,他探讨了入学率低的原因,一方面源于生理层面的营养与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则源于心理层面的认知发展问题。后者被他称作“更严重的、最大的、没有人知道的问题”。最后,他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通过妈妈给留守儿童进行为期半年的干预(包括讲故事和玩玩具),儿童的认知发展恢复了正常水平。他据此结论,让妈妈留在农村养育孩子,未来中国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整个演讲的逻辑转进,存在三四处巨大跳跃。演讲中大量涉及的心理学知识,罗斯高的表述一错再错。

演讲第一部分通过各国高中入学率,特别是韩国和墨西哥两个个案与中国对比,单从逻辑上不足以得出入学率跟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因果关系。它只是一个未经充分论证的观点。

在心理学方面,这个演讲最严重的一个错误,是对“关键期”概念的滥用。几十年来积累的研究证据表明,除了视听觉等少数生存必需的基本功能存在关键期之外,人类的大多数心理功能都没有关键期。无论是大脑的可塑性,还是后天环境与先天基因的交互作用,都意味着我们的很多功能,是伴随着成长不断发生变化。而罗斯高在演讲中却反复强调,我们的认知和智商,“90%是0-3岁的发育决定的”,到了3岁,我们的脑子就“已经定型了,不能再提高”。这与心理学界的主流观点完全相悖。

不仅3岁决定智商是错误的,接下来,他又错误地把用于评价婴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贝利指数等同于智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3岁时的贝利指数并不能准确预测他未来的智商。多项研究均发现,很多贝利指数严重偏低的孩子后来的智商都是正常的。究其原因,正是因为3岁以前的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不充分,而不同人此后又将经历不同的成长环境。基于此,从他那个干预研究中,仅能得出的审慎结论是,妈妈讲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贝利指数,从这个结论到讲故事可以让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中间隔了万水千山。

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人格、情绪和社会性等多个维度。最近几年,频繁见诸报端的农村恶性事件里常常能看到留守儿童的身影,折射出的是他们在情感支持和社会交往上的缺失。对于这些孩子提升认知能力及智商更像锦上添花,而提升其余维度才是雪中送炭。

罗斯高在演讲中说,3岁之后,我们很多智商以外的能力才得到发展.他又说错了,情绪和社会性发展都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关爱。

几千万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将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只是这样一份缺乏说服力的方案,其中传达的心理学谬误,或许会借着专家的光环,沦为各色早教机构的宣传语,平添我国广大城市中产家庭的焦虑。到头来,非但农村孩子没能得到提升,反倒城里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啊。

(摘自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