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用爱和智慧做学子生命中的摆渡人 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宣传职教招生与选择读职校不能画“等号”  小书皮里包裹着…… 迎春花有几个瓣?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一线心声】

宣传职教招生与选择读职校不能画“等号”

□ 周少平

又到了职业学校招生宣传季,各地职业学校免不了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和广大初中学生宣传招生政策。这本是一件好事,也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教育知情权的有力举措,但是在有些初中学校,却演变成强迫学生上职业学校的闹剧。从往年投诉情况来看,此类情况是少数,但仍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些初中学校多半出于学校名声或者升学率的考虑,每年在职业学校招生宣传之际都要动员那些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要么报名就读职业学校,要么干脆回家。这种做法既违反我国现行法律,又违背教育规律,必须尽快改变。说到底,这是学校想问题、办事情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直面问题。

初中学校的学生尽管面临毕业,但在毕业之前仍然属于接受义务教育的时段。这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任意剥夺。凡是稍微有一点法律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初中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更应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万万不可找理由将学生赶出学校。即使面对辍学回家的学生,学校也应该负起责任来,帮助其返校复学。

初中学校强硬地要求学生上职业学校,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想法和内心感受,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这是因为,教育是围绕学生来做工作的,所谓“因材施教”便是这个道理。教育工作者不能把杨树培养成柳树,而要把杨树培养得更粗壮、更挺拔。在学生内心没有出现上职业学校的念头时,初中学校硬让学生上职业学校,或者强迫学生往某个方向发展,是错误的。这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对于教育事业没有半点益处。

其实,这种类似闹剧的做法源于有关方面对初中学校的评价。如果社会上某些人不以升学率论成败,初中学校自然不会挖空心思做减“分母”的工作。正因为这样,再加上一些初中学校缺乏耐心细致的宣教工作,才上演了硬是把学生往职业学校推的闹剧。

是否就读职业学校,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选择最合适的跑道,才能最快到达成功的终点。我们不是不让学生上职业学校,而是十分鼓励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可以更快地发家致富。教育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况且,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同样可以拥有多彩的人生。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学生袁强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在去年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袁强一举夺金,实现了山东省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奖牌“零”的突破。其实,在就读技师学院之前,袁强只是潍坊市坊子区一名普通的初中毕业生。用这些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恐怕远比强拉硬扯效果好得多。这是因为,教育是最不能脱离人的成长规律的工作。

诚然,职业学校的学生成长成才之路也并非仅仅有一条。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地方中职学校升专科、高职学校升本科的通道已经开辟,再加上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实行“职普融通”,使更多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可以说,初中学生上职业学校与上普通高中一样大有前途。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