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也谈教育的“真”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学校应当多植树 请谨慎使用学生的名字 漫画“入园难” 莫把班级文化“片面化” 教师应给每个孩子“三颗糖”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新闻热评】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 许艳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印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强调,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把农村需要的人群纳入特殊教育体系。以市县为单位,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正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体现。相较城市而言,乡村的各个领域均存在着发展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在教育领域,城乡差别巨大。特别是乡村教育日渐凋零,生源大量外流,师资队伍不强,教育质量不高。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改革的推进。《意见》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的一张宏伟蓝图,对于指导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乡村占据着我国大部分领域,如果没有乡村的振兴,城市即使发展再快也不能代表国家的繁荣富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的进程。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行动上,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是乡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高乡村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因而,只有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教育资源对农村区域的扶持与倾斜,才能为农村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与保障,才能切实解决乡村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问题。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教育领域补短板、夯基础的奠基性工程。相较于城市教育而言,乡村学校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生源较少、师资不足,无论硬件设施还是教育教学质量都不能与城区学校媲美。只有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才能抬高教育谷底,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实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并以教育的现代化提升区域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与质量。

要解决乡村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让乡村的孩子能够享用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在最美丽的校园里读书学习;二是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政策倾斜、待遇补助、专业引领等多种方式,让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意见》提出了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这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路径。教育资源属于公共资源,不是某一领域、某个人的专属,乡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应当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能仅仅面向城区的孩子,而要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结对共建、空中课堂、师资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城区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发挥优质教育的带动力,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优质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而公平的教育。

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以乡村教育的振兴推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光荣的使命,需要每一位乡村教育工作者积极奉献、努力付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