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 中职学校应该怎么做 图片新闻 内涵建设成就出彩人生 青岛旅游学校:以专业为载体构建“四校联盟”大课堂  高密中专:“转调创”转出办学新动能

第5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5
【职 教 前 沿】

高密中专:“转调创”转出办学新动能

□ 本报记者 孙世杰 通讯员 张春晓 伏大为

今年春季招生,高密中专再度迎来“开门红”,比去年扩招300多人,生源质量也水涨船高。

“很多人找上门来,要送孩子来上学。这是以前没有的事。学校红火了,老师也感到自豪。”高密中专教师李超自豪地说。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面对记者的采访,该校校长张新敏答道:“我们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重大机遇,通过转变管理、调整专业、创建职教集团‘转调创’改革,开创了办学新局面。”

转变管理方式,培育有素养的工匠

“对很多学生来说,选择上中职,总感觉‘低人一等’。有些学生习惯不好,我们的管理工作很难做。”一位教师坦言。

张新敏任校长后,和教师们分析问题,理清了思路。校风是办学的“晴雨表”。要想树立良好的校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关键是改变教育管理方式。

2016年秋季的军训启发了张新敏和教师们。他们发现,在军训期间,连平常难管的几名学生也表现得非常好。这几名学生变得遵守纪律了,懂得礼让了,能够积极参加活动了,内务也规范了。学校随即决定,把军事化管理转为常规,并聘任8名专业教练为教师,全天候负责学生管理、拓展训练、礼仪等课程的教学。

记者在校园里遇见了三五成群的身穿迷彩服的“小兵”,他们都彬彬有礼地跟记者打招呼。原来,他们都是该校的学生。

张新敏笑着说:“现在,学生们无论上操、实训还是吃饭、休息,都井然有序。他们的习惯养成、精神面貌有了很明显的变化,所有来高密中专的人都称赞他们有礼貌、有素养。”

“我们还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教师与学生结成对子,从品格、学业、生活等方面跟进指导。”学生管理部主任刘军告诉记者,“导师”每周要和学生谈心一次,每月进行学情会商一次,每学期上门家访一次,真正把关爱送到学生心坎上,送到每个学生的家里。

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学校成立了36个社团,开设了名目众多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搭建起多元成长的平台。

“学校每学期都评选‘卓越学生’、‘星级学生’等荣誉称号。大家都在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该校高铁二班学生荆雨涵对记者说,她去年在“中航铁服杯”礼仪大赛中获得亚军。

“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的态度、道德、责任、礼仪、忠诚度等核心素养都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同。”张新敏说。

学校定期邀请学生家长进校参观、考察。一位家长亲眼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看到了校风的转变,发自内心地感慨道:“高密中专真是越来越好了!”

调整专业方向,对接朝阳产业生长

“高密市政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启动了重点企业提升工程,面向五大传统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四新’改造。这对学校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张新敏说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高密中专迅速定位“立足高密、对标青岛”,紧密对接“十三五”产业规划,启动了“创增朝阳专业,调整传统专业”加减法专业建设行动。

去年,高密市政府对高密中专加大支持力度,投入3.6亿元,建成新校区;紧接着,又投入5亿元,建设二期工程。这一举措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筑巢引得凤凰来。首先,青岛惠家家电子商务公司与高密中专共建实训基地,催生出电商专业。随后,京东集团投入100万元,在该校设立实训中心。

“我们从产业发展前景着眼,瞄准了航空服务、高铁乘务、国际邮轮乘务等职业,开设服务型新专业。尽管这些专业刚起步,但是已经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张新敏说。

学校还主动与潍坊华鲁航空学校、青岛锦航正邮轮服务公司、北京中航铁教育投资公司等学校和企业合作,借梯登高,借力发展。

“下一步,我们计划与京东集团合作开设仓储专业,同步增开家政、营养等品质生活服务类专业。”张新敏表示。

对于传统专业,学校则实施“减法”管理,“宜留则留,宜转则转,宜关则关”。

“比如,机电数控专业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定向定规模,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另一个方向是转为无人机操控。”该校副校长王光甫说。

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但如今面临着一个新问题,即中专毕业生不能报考教师资格证。鉴于此,高密中专适时调整办学策略。一是与山东工程职业学院联合“三二连读”衔接办学,二是让学生参加春季高考。这样做,既提升了办学层次,又破解了瓶颈问题。

实施“减法”和“加法”以后,学校扔掉了“旧包袱”,增强了“新动能”,因而盘活了专业体系,形成了新的专业集群。

创建职教集团,聚合办学力量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产业调整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培养教育是直接服务并作用于产业链的,必然要改。

早在几年前,高密中专就开始寻求办学伙伴,探索共同培养人才之路。但是,他们在实践中发现,中小企业生产标准、技术含量较低,参与教学实训的力量不够。

穷则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高密中专牵头,组建了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当地13家骨干企业参与进来,成立机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展教材研发、技能培训等活动。职教集团的成立推动学校与企业、产业与专业融合,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职教集团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办学,先后选聘61名企业技师兼职教学,引进‘校中厂’1家,新增实训基地6处,制定课程标准7个,开发专业教材6门,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216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实习2300多人次,组织职工参加培训9000多人次。”谈起职教集团近期取得的成绩,王光甫如数家珍。

学校有了职教集团这个大平台,学生学到了真本事,企业有了人力资源基础,可以说,达到了三方共赢的目的。

在这个基础上,高密中专发挥学前教育的品牌专业优势,联合10多家优质幼儿园,组建了“园校联盟”。该校在联盟园设立教研培训基地,与幼儿园共同开发园本课程、进行课题研究,实现了教研训一体化衔接的目标。

“通过到金苹果幼儿园实习,我在幼儿保教、游戏教学等方面有了真切的体验。”该校2015级学生张爱云兴奋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职教集团在“双主体”育人联席对话中,创造性地提出“双导师”机制。在学生实习期间,高密中专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跟班,并进行现场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现在,“双导师”制成为各专业通用的教学规范。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