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颊河,我故乡的河
我的故乡坐落在古老而美丽的马颊河畔。小的时候常听老人们说,马颊河又叫赵王河,是禹王治水时为疏导洪水而开挖的一条河。马颊河为什么叫赵王河?赵王是何人?谁也说不清楚。
马颊河发源于河南濮阳一带,流经河南、河北、山东3省18县(市、区),在宁津县入渤海,全长400多公里。因这条河上游宽、下游窄形似马的脸颊,马颊河由此得名。马颊河在境外呈东西流向,进入故乡东南部陡然甩了一个大弯,滚滚河水直奔东北方向,大概它是急于和自己的母亲——大海会面吧!
马颊河是故乡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用清澈而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故乡的万顷良田。你看,河岸郁郁葱葱的杨柳、碧绿的玉米地、火红的高粱、白花花的棉花田以及那飘香的果园,哪一样能离开它的滋润?
在我的孩提时代,马颊河是令人神往的家园。古老河堤的洞穴里,居住着许多可爱的小生灵。青灰色狡猾的狐狸,胖墩墩、憨态可掬的獾猪,灵巧机敏的野兔时常出没在田野,与辛勤劳作的农夫们邂逅。
河面上,五颜六色的水鸟欢快地盘旋着、啼叫着,它们忽儿冲向蓝天,忽儿又钻入水中。河岸的杨柳树上,各种各样的鸟儿扯着嗓子唱着不同声调、不同旋律的歌,像一曲曲美妙的大合唱。透明的河水里,各种各样的鱼儿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河泥中潜伏着豆绿色的河螺和河蚌,偶尔还可以看到鳖鱼在水边探头探脑的身影。
每到夏天,马颊河都会迎来一队队捕鱼的小船。渔翁们头戴斗笠,光着紫黑色的脊梁,划着双桨顺流而下,船帮上站着骄傲而凶猛的鱼鹰。它用绿色的小眼睛警惕地搜索着水面,一旦发现了猎物,便倏地从船上飞起,一头钻入水中,不一会儿,一条鲜活的金色大鲤鱼便被叨了上来。渔翁们是乐观的,他们一边荡着小船,一边唱着马颊河畔最古老的歌谣。蓝天白云、清粼的河水、渔翁荡舟、鱼鹰捕鱼,这幅美妙的画卷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夏天,大人们忙于生计,马颊河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会邀上几个小伙伴到马颊河游泳、戏水。他们的欢笑声、稚气的喊叫声在河的上空回荡。有时,他们也会带上自制的小网,到河里捕鱼捉虾。虽然战果不丰,但总能捉住几条,带回家来,让大人用油一煎,也是一顿可口的美味。
马颊河是温顺、慈祥、恬静的。但是,它也有发怒的时候,而且令人恐惧、害怕。记得有一年的初秋,连续下了七八天大雨,马颊河震怒了,滚滚河水裹挟着大量泥沙疯狂地冲击河堤,直逼河沿。乡亲们披着蓑衣、扛着铁锨、抬着门板、背着麻袋拥向马颊河,日夜守候在大堤上。
此时的马颊河一扫过去那种慈祥、宽厚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狰狞、狂躁和怒吼。一天晚上,河堤决口了,滚滚河水扑向田野、扑向村庄,庄稼被淹没了,村庄修起了拦水大坝。此时,人们焦虑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了根治海河的重大决策,马颊河也得到了有效治理。自此,村庄再也没有受到过洪水的侵害。
我离开故乡已经几十年了。几十年来,我曾逗留过繁华的大都市,浪迹过浩瀚的黄海之滨,也曾居住过静谧富庶的运河小城,但是我总忘不了令我魂牵梦萦的故乡和那条河。因为这是我人生的起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前些年,我有幸回故乡和老友聚会,说起了儿时的故事,自然提到了马颊河。有位老友摇头叹息说:“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也富裕了,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早晚要吃大亏的。你们看,现在的马颊河成了什么鬼样子了?我们怎么向子孙后代交代?”听了友人的一番话,我沉默了、茫然了。
下午,在友人的陪同下,我看到了久违的马颊河。我站在大堤上一看,顿时愕然了。这就是马颊河?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马颊河?天是灰蒙蒙的,河水像一条凶恶的黑色巨龙,吞噬着我们的绿色家园。沿河的杨柳树为什么这样无精打采?河里的鱼儿都到哪里去了?鸟儿为什么不再歌唱?那些老渔翁们怎么也不见了踪影?
马颊河在哭泣!
回来的路上我想,党中央提出的重视环保工作是非常正确的。愿党和政府的政策尽快落实,让马颊河再现绿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