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波澜壮阔四十年 烟台: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迈进 德州:跑出教育发展“加速度” 临沂:书写教育“奋进之笔” 枣庄:谱就教育发展辉煌篇章 菏泽:朝着优质均衡教育的目标奋进 泰安:走上健康发展教育路

第2版:波澜壮阔四十年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波澜壮阔四十年
02

临沂:书写教育“奋进之笔”

□ 本报记者 刘金松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临沂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壮丽篇章。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00所,在校生176.4万人,教职工10.7万人。临沂的孩子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在同一片蓝天下,220余万名学生享受到了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读好书,临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将教育事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把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教育。1977至1996年,先后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城镇校舍改造、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两基”工程。1986年,集资3.4亿元,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舍、院墙、大门、厕所、操场和课桌凳的“六配套”。1989年,集资1.5亿元,新建了236所乡镇中心初中。1993年,筹资3亿元,完成城镇校舍改造,创造了“两先两后”(先入学后完善,先普及后过渡)发展模式。1994年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当年,《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对临沂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1996年6月,临沂通过了省政府“两基”验收,在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巩固“普九”成果,2000至2004年,临沂又先后投入10多亿元用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规范化学校创建和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等工作。2001年6月,临沂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2008年4月,临沂教育入选《新中国教育纪事》,是全国基础教育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临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用占全省1/26的财力支撑起占全省1/9人口的基础教育。为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临沂把均衡发展、“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集中攻坚,逐一突破。2013至2016年,共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150余亿元,新建中小学校184所,改扩建学校1620所,新增学位26万个、校舍面积690.8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333.50万平方米、学科专用教室8649间、计算机12.8万台,新补充城乡教师9619名,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2016年底,临沂所属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提前4年达到了国家要求。2009年以来,临沂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超预期的发展成效。全市投入10亿余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期间,创建市数字化校园300余所,搭建了市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市域全覆盖。目前,教育云平台已覆盖学校960所,使80万名师生受益。

在加快学校建设的同时,临沂针对城镇化加快、外来经商人员增多、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带来的城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实际问题,加速推进了城区学校建设。积极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通过学校自主组合、行政主导组合等方式,采用新老结合、强弱结合、城乡结合、高低学段结合、公办民办结合等多种形式,有力缩小了城乡、校际办学差距。此外,临沂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面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德育课程改革、校外教育基地建设、课后服务试点、特色学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校长张淑琴,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临沂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做法,习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强调红色基因要传承。自此,临沂的教育事业又掀开新的篇章。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