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温润恬淡的心灵牧歌 读书应往深里走 晨曦 读书是一种美丽的行走 为教育插上飞翔的翅膀 教师书架 敦煌与它的守护人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读书苑】

温润恬淡的心灵牧歌

——读汪曾祺《欢喜八事》

□ 向建军

作为师从沈从文的文学大师,有“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之称的汪曾祺,其作品中饱含的人性之美、诗意之美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字里行间蕴含的生活智慧,历来被广大读者挚爱。

清秋时节,手捧纪念汪曾祺诞辰100周年特别版的《欢喜八事》(天地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先生对世间生活清新淡雅的诠释,浑然天成中流露出的至性至情,如一曲曲悠扬的牧歌,回响在心头,舒缓中带来的是悠长的惬意。

全书有54篇经典之作,分草木散文、美食散文、生活散文、艺术散文、游记、现代诗、经典小说和作者晚年自传等8个部分,生动表现出“品味人间冷暖,生活有趣,心中有爱,人生有欢喜”的题中之义。

汪曾祺的散文清雅脱俗,饱含对人间世情的关注。他写草木春秋,既写四时草木的葳蕤,也聚焦人性人情的澄澈描摹。随着他舒展的笔墨,我们不但能一睹山丹丹的成熟稳重,枸杞头的谦逊如一,槐花的热情奔放,而且,通过人与草木之间有情的交往,还可洞悉平民百姓恬静的性情和淡然的人生追求。无论是老堡垒户对生长于野外山丹丹花的钦慕之情,还是退休夫妇采摘枸杞时的从容闲适,抑或养蜂人对槐花的悠悠爱恋,汪曾祺都以其返璞归真的文字,轻巧别致地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恬淡画面。

生活需要品味,而最直观的体察方式莫过于品尝各地美食了。作为美食家和独树一帜的散文家,汪曾祺既善于烹饪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风味小吃,又长于用他儒雅的“文学之勺”给我们带来愉悦的精神大餐。在他的笔下,用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做的豆汁儿,是老北京人念念不忘的“好一口”。即使对客居于此的游子来说,在入乡随俗中,其天然的酸香味也会令人胃口大开。至于蛋白柔嫩、蛋黄通红的高邮咸鸭蛋,枝干翠绿、和肉炒时清香无比的蒌蒿,每一回啖食,都会使汪曾祺对故乡的思念增进一层。而书中,对各地“贴秋膘”风习的描写,又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描摹得妙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

汪曾祺曾说:“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生活中,他钟情草木、乐享美食,注重精神上的充实,力主从喝茶、看书、鉴诗等风雅情趣中寻得一分洒脱和飘逸。他从啜饮龙井、碧螺春、乌龙茶的深长韵味中,悟出了“好的茶叶,也需要好水的滋润,方能调和出一壶悠香袭怀的好茶水”的道理。他从逛旧书摊买打折书,体会着读“廉价书”的率性,一次次为这种物超所值的精神畅游欣喜不已。他从品味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里,明了“读诗不可死抠字面,唯可意会”的妙趣。汪曾祺主张芸芸众生要活得有滋有味。为此,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寻常的人生中,赢得一分从容,觅到一分快乐,正如他一再推崇的“人生最美是清欢”。

《欢喜八事》还精选了汪曾祺行走大江南北的游记,缱绻的诗情、淡淡的哲思、隽永的抒怀彰显的是先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他笔下的中国充溢着曼妙之美: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勃发的是生命的活力;北京的胡同,幽静、蜿蜒,各种民俗让人心驰神往,胡同文化成为北京一张亮丽的名片。而他对伊犁河沿岸子民的热切讴歌,将“矢志不渝,扎根边陲”的戍边精神书写得格外铿锵豪迈。同样难忘的是他对四川风物的描写,川菜里的麻辣烫,川剧中的书卷气,三苏祠的人文神韵,将“天府之国”的富庶和历史人文叙写得栩栩如生,令人沉醉。

循着《欢喜八事》的翰墨书香,追怀着汪曾祺宁静淡泊的那份情趣,让浮躁的灵魂浸润在先生至真至纯的文字里,去体会生活的盎然情趣吧!在生命的原野上,总能找到泽被我们心灵的硕根!还是先生说得好:“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