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品悟劳动教育 共享“云”端盛宴 阅读教学要树立“表现本位”读写观 图片新闻 一所乡镇小学的劳动融合教育 以德为根共筑“安泰”家园 学校动态

第6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6

以德为根共筑“安泰”家园

—— 潍坊市坊子区安泰小学德育实践创新侧记

□ 张汝军 张廷强 郭威

全校教师坐在一起,召开师德警示教育会,共同庄严宣誓,签订《师德承诺

书》……这是近日在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安泰小学里发生的一幕。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该校以立德树人为指针,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倾力打造“安于行思、泰如磐石”德育实践样板,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由此逐年提升,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扬。

聚焦立德树人目标,提升育人的实效性

开学伊始,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守鸿鹄之志,一起向未来”的春季学期典礼暨“开学第一课”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升旗仪式、校长寄语、观看“开学第一课”、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启新学期。

而在当天的主题班会上,正在努力为国拼搏的冬奥会体育健儿和正在热映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成为师生们讨论的焦点。奥运健儿不怕吃苦、勇夺第一的精神和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不惧牺牲的爱国情怀都深深感染了学生们。这次主题班会是学校聚焦立德树人目标、提升育人实效性的一个缩影。

“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成长特点,学校分别制定了具体目标和教学计划,力争取得实效。”张校长介绍道。在他看来,小学阶段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安泰小学虽地处农村,但在教书育人上不能落后。学校坚持从顶层进行设计,秉承“安于行思,泰如磐石”的校训,坚持“六年根基,一生受益”办学理念,把“培养具有‘厚德、善思、笃行’传统根基的中国人”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以“根”为原点整合课程

打造德育课程体系

根据德育目标,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学实施路径,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根”德育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六大主题德育课程,即学科拓展课程、传统文化课程、行为习惯课程、生命生态课程、校园主题课程、社会实践课程。

据德育处主任王春霞介绍,学校将“六大特色课程”围绕德育进行重新组合,将“根”作为课程的原点整合课程,做到“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一体化”,形成“扎根课程”“培根课程”“固本课程”三层推进式特色“根”德育课程。

通过“扎根课程”,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根植到德育课程中,在各学科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围绕课程主题进行“忠孝悌信礼义廉耻”传统教育,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上,学校以校本教材为内容,以课堂教学、少先队主题活动为主阵地,以开放、多元、创新的成长平台为载体,以“细则”为考核激励,把养成教育和生命生态教育凝聚成“培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通过“班级条约”发布,与“三级评价”有效捆绑,促使学生高度自律,管理提质增效。

劳动为生活之本。学校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能,以“固本课程”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校内外多彩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尽快适应社会,学会生存。例如,学校创新“劳动+”教育模型,在校内开展“劳动+校本课程”下的手工制作、剪纸、泥塑;以学校“星光科技园”“星光农场”“百禾园”为依托,开展“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主题劳动节;同时,通过“睿智家长”课程建设、家庭劳动体验、亲子活动等,分层设计“家庭劳动清单”,在家中实施“劳动+家庭教育”,在社会上实施“劳动+社会实践体验”,开展了“远足励志”“逄王一品西红柿采摘节”“走进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

家校共育、协同发展,激发教育内生活力

去年12月,安泰社区家长学校揭牌仪式暨安泰小学家庭教育工作室进社区送课活动在安泰社区举行。这是学校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出发,积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出的新尝试。

当天,家庭教育工作室主持人为社区家长学校讲了第一堂课。主持人以“‘双减’政策下,家长要做好‘加减法’”为题,从了解“双减”政策、家长如何落实“双减”、“双减”后家长的行动3个方面展开了生动论述。主持人用身边一个个事例生动翔实地为家长们解疑答惑,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家长学校架起了社区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既普及了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又创设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目前,学校初步构建起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标准课程、公益课程、特色课程、线上课程四类课程。学校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小军说家教”公众号推送及“张汝军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等方式促使家长身体力行,并定期召开校级、班级家委会工作会议,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多措并举推动家校社从“分离”迈向“共育”。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