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作为基石 共筑特教孩子成长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的就是得到他人的赏识,尤其是对那些有智力发育障碍的学生来说。他们特殊的身体、心理状况,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学生小龙(化名)因为出生时脑部缺氧,导致左手、左脚不太利索,说话只能单字往外蹦。刚来时,他上课经常不听老师的指令,不是乱动就是离开座位走动。通过偶然的一次感统课训练,我见识到了他令人欣喜的一面。
那是我们的第一节感统课,由沈老师指导学生走独木桥。小龙因腿脚不灵便,心里胆怯,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见状,作为辅助教师的我不断地给他打气。在我的鼓励下,小龙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我也及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他很棒。于是,在我和小龙妈妈一左一右的搀扶下,他慢慢地走。有时遇到陡的地方,他会往后退,我和小龙妈妈就及时给他鼓励加油。就这样,他在我们的协助下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当终于走完全程的时候,我们朝他竖起大拇指,说:“你好棒啊!”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小龙脸上带着满足、自信、胜利的笑容,这是我看见的最由衷、最纯粹的笑容,我的心瞬间被融化了。刹那间,我突然明白,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被赞赏、被鼓励、被肯定、被接纳。
小龙就是这样的孩子。他露出可爱的笑脸,不正是自己在完成某项认为做不好,却在努力之下做好的活动后获得的满足感吗?这让他找到了被老师和家长赞赏、尊重、信任的感觉。我及时和他妈妈交流沟通,肯定孩子在学校的进步,指导家长在动作、语言、生活自理等方面随时随地帮助孩子多加练习,引导孩子多说话,多鼓励孩子,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增强他的自信心。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在教授学生知识之余,也会主动和小龙说话。有一次,他拿着一面小红旗来,我指着红旗试着引导他说“旗”字。他嘴唇翕动半天,在我的一再鼓励下,终于说出了“旗”这个字。我笑着向他竖起大拇指,对着他的额头给他点赞。那一节课,他特别高兴,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陪同他来校上课的爷爷,全程看到他在语文课上的表现,也及时表扬他,家人都为他的进步而高兴。
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特教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和家长一起精雕细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强化和补充。平时,我注重指导家长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发觉孩子的可爱之处,试着慢慢去理解他们,去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去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我发现,看待事物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表面,而且要关注内在。我们要试着用爱、尊重关注每个孩子,去探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去鼓励欣赏他们。我认为,家校如果联手共育,用全心全意的爱再加上尊重、鼓励、赞赏,就会扫清与这些孩子沟通交流的障碍,从而引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作者单位系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