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数字化督导”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传统督导模式面临响应滞后、数据孤岛等问题。临沂朱保小学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创新性融合党建与督导工作,推进“党建+数字化督导”应用实践,呼应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政策要求,为区域教育治理提供了范本。
首先,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下的督导机制创新。组织重构:“四位一体”强保障。决策层(校长室):将督导纳入学校党建年度计划,将其提升为与顶层设计同等重要的工作;协调层(督导室):制定《村级小学督导考核制度》等4项制度,覆盖党建考核指标占比30%;执行层(各科室): 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各科室共同参与修订督导考核制度及评估细则,派出骨干成员组建督导队伍,确保督导观测点全覆盖;操作层(专家组):组建“党员+骨干”督导团队,每个月开展专业培训,为各学校精准把脉。制度创新:党建与督导双融双促。考核挂钩:将党支部建设、党员督导参与度纳入对单位和教师的考核,2024年党员参与率提升至85%;监督机制:校长室依托线上平台设置意见收集箱,从问题收集到整改落实,响应周期缩短至3天。
其次,学校做好数字化转型下的督导实践。一是“五维融合”方法创新。全面客观掌握学校发展情况和各学校、各年级职责履行情况,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线上与线下融合。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线上材料检评与线下实地督导相结合,打破时空限制,督导效率提升60%。明察与暗访融合。明察即听汇报、查资料、座谈访谈、听评课、民主测评。暗访以“四不两直”的方式进班级了解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情况,抽样本测试学生体育艺术“二加一”技能水平,巡校园查安全隐患整改效果。定量与定性融合。对观测点逐一开展量化评分,注重对个性特色和创新实践进行定性评价,给出创新性评语,评估科学性满意率在90%以上。定时与不定时检查融合,确保督导工作常态化、动态化。统一标准与分类督导融合。学校建立“7+X”督导指标体系,以党的建设、立德树人等7个核心维度为统一标准,实行周期性督导。依据村级小学和中心校各年级客观情况实施差异化督导,如将村级小学增加师资培训、设施保障等观测点纳入每个月专项检查;中心小学低年级增加礼仪素养展示,高年级增加国学经典诵读和体育艺术素养展示等周查指标,展示样本占比40%,优秀率达85%。二是技术赋能,实现闭环管理。建立线上档案管理系统。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6所村小和6个年级督导材料100%在线归档。学校督导室借助系统对各科室、各学校的工作进行线上督导评估,实现了工作材料的实时上传和督导评估的在线实施,基层单位迎检负担降低40%,督导公信力达96%。实现闭环管理机制。针对中心小学各年级日检评中发现的问题,督导室即时下发督办单,要求相关科室和年级限期整改并反馈,形成“部署—执行—评估—反馈—整改”闭环管理机制。三是坚持“三用导向”,让数据赋能。用于决策优化。学校将327条督导问题纳入学校管理数据库,建立督导数据决策支持系统。2024年,依据督导结果调整年度工作计划3次。用于考核奖励。在评优树先和年度考核中,学校拿出总名额的30%设立“先锋”“头雁”专项指标,奖励督导结果领先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典型,激励先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2024年,有4家单位8人次在高级别综合荣誉和教学成绩奖评选中获得特别奖励。用于整改问责。学校建立整改“红黄牌”预警制度,对督导结果多次落后的单位减少评优树先指数,并对学校或年级负责人进行调岗或问责,督促问题整改,促进决策科学化,推动学校依法依规办学。
朱保小学的实践验证了“党建领航+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模式的有效性。未来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督导预警中的应用,持续完善“数字化督导”新生态,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临沂朱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