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写作塑造完整的自我
由于一直景仰于漪先生的缘故,在自主研修活动中,面对市教师发展学院推荐的暑期专业阅读书目,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先从她的《点亮生命灯火》开始。可能是将“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了,我没有浮光掠影地追求速度,而是读读停停想想,极力以朝圣的心态,抵近这位深受千千万万同行敬重的榜样人物广阔丰盈的精神世界。当读到《教育,难在教师的自我塑造》一文时,由于最近正在从事关于教育写作的一个市级课题研究,我顿觉触动颇大。先生认为,教师的自我塑造有三难,难在有勇气认识自己的不足,勇于“胜己”;难在要有韧劲,有毅力,百折不挠;难在要一往情深、奋勇向前,有经久不衰的内驱力。我觉得,如果将教育的外延缩小一下,只谈教育写作,又何尝不然呢?
教育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可事实上,真正热爱、坚持教育写作的人却寥寥无几。撇开教育生态的弊端、额外负荷过重和职业倦怠感日渐加重等因素,“畏难”恐怕是很多教师共同的心理。
教育写作,首先难在我们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的不足。教而不研则空,离开了教育写作,我们很难系统地梳理、归纳和升华日积月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就难以形成独具个性印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风格,就难以倒逼我们自觉地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就难以提升思维品质、自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就难以填补教育生涯中不同阶段的空白。这些道理,我们其实都懂,也都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但很多时候就是要装糊涂,总爱拿各种借口来安慰自己、搪塞自己、麻痹自己。殊不知,越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就越心虚、不自信,和优秀教师、名师之间的差距就越大,结果先前的各种借口也会越来越站不住脚。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十分的勇气来,全面理性地审视自己,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该读的书(不可仅限于教育教学类书籍)抽空认真读一下,静心思考一下平时碰到的困惑,大胆地改进一下对教法中不满意的地方。有了这些阅读思考和教改实践,我们自然就不会畏惧教育写作了。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假以时日,何愁不能实现华丽的转身呢?
教育写作,还难在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非凡毅力。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道理人人都知晓,我们之所以没能爱上教育写作,说到底并不是因为怕没东西写,而是因为怕写不好、难坚持。有的人总是以自己学的不是文科专业为挡箭牌拒绝教育写作。其实,教育写作的形式有很多种,也不比文学创作须讲天分,写起来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你笔下诚意满满、言之有物、有不轻易附和他人的真知灼见,就必然有人欣赏。事实上,很多教育教学专家、名师大学期间学的都不是文科专业,但写出来的文章照样有新意、有思想、有方法、有读者。除满腔的热忱外,还在于他们有甘坐“冷板凳”的决心和长期坚持博览群书、坚持潜心思索、坚持深入实践、坚持教育写作的韧劲。向名家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们“十年磨一剑”的意志和定力。如果拥有了这样的品质,自然就能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了。
总之,离开了饱含真情、真知、真见的文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生命是不完整、不厚实的,是难见鲜明的底色的。既然如此,为留存一些“今生今世的证据”,还是勇敢地拿起笔来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