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满目青山景色殊 人生有味是读书 图片新闻 让AI辅助阅读回归“工具”本质 济宁市兖州区豫州路小学:书韵致远 芳华竞秀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序与跋】

满目青山景色殊

□ 邢兆远

“根须傲骨今犹在,只留新芽几枝青。”“我展双臂迎东风,环抱大海吟诗篇。”品味着《雁秋诗文选》(第四卷)中的这两句诗,飘然而至的气韵顿时撞击心扉,由此潜心品读起整部书卷。从作者仉雁秋先生那纯净而隽永的诗性表达里,我领略到一种人生沉淀的醇厚风景,感受着静水深流般的精神律动。回眸长路,瞰世问道,勾画沧桑,先生把炽热的情感撒向了生命的原野,思绪在从容淡定中荡漾,风骨在苍茫岁月里飘逸。文字中流淌着的缕缕柔软与洒脱,频频撩拨起情感共振的波浪,引领我进入充满新奇与遐想的心灵境域。

有幸遵先生所嘱作序,乃莫大之荣幸。先生躬耕经年,用情与思孕育着每篇文章,编织着过去、现代与未来的时空经纬,铺展开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吟诵与思索。淳朴里蕴藏丰富,感悟中寄寓深刻,可谓行文淡雅,温润可亲,内美于斯。当如饥似渴地畅饮先生用文字酿造的人生醇酒时,深谙其人文的高度、认知的宽度、思索的厚度与情感的温度。在微醺中,心灵的代际之差在弥合,飘荡的灵魂又一次被唤醒。

藏在时光里的刻痕,既有阳光的温暖,又有风霜的粗粝。《雁秋诗文选》(第四卷),涵盖了诗词、散文、小说、童话、剧本、序跋、书信、评论等多种体裁,让交游、咏怀、叙史、思亲、写景等不同题材相互映衬,编排跨越半个世纪创作的192篇(首)诗文,既保持了单篇文章的独立性,又以内在的蕴含连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意象运斤、景域构建、表达方式中,我重新认识了先生,改变了以往那仅有书卷气的老师印象,如今领略到的是虔诚问道、人生诗化、情感驰骋的风范。

先生虔诚寻道,不断拓展视野,对社会与人生进行观照。《雁秋诗文选》(第四卷)以家国情怀为深厚底色,把“以史为鉴正衣冠,以人为鉴明得失”作为价值取向,羽化为一篇篇“通古今之变,载千钧之思”的诗文。《大姐夫刘杰的传奇人生》从历史哲学的视角,去观照风云变幻中的人生变化轨迹,阐释了时代风云塑造人的哲思;《清廉县长范筑先》从社会学的维度,深度挖掘“清官文化”的时代张力;《王火先生怀念临沂》《照亮沂蒙教坛文苑的火炬》则从文化域场的构建,思索文化与教育的使命担当……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洞穿苍茫云烟,使遥远的人变得鲜活,让陌生者变得亲近,以此呼唤人文生态回归清澈,进而演变为引发社会共情的吟唱。

在生命体验和价值判断时,先生以独特的视角进行着个性鲜明的表达,在以人物、事件、思想、情感、语言等架构的审美空间里,不是隔岸观火、云里看山,而是以心入的姿态、楔进的笔力、情渗的方式,把人生的感悟融入对审美主体的观察、描绘、吟咏中,以主客体之间思想与情感的高度契合,营造起物我难分的美学域场。“五柳先生今何在?邀来同醉话田园”,主客互动,古今对话,心态相融。《题蟹爪兰》中,以己察物,以物映己,赏“花之仙姿”,享“世间清纯”。游东蒙古道、看妙峰山枫叶、望龟蒙顶的悬崖、听喜鹊枝头的鸣叫、观河畔的旖旎风光……怡然其中,心与物游,灵与景动,把自我与万物融汇在一起,牵引着读者沉浸于天地人融合的宏阔境界。

情感眷眷,思绪绵绵,先生对情感的表达直抒胸臆,可谓自然流淌,率真淋漓。在《寸草难报三春晖》中,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忽来倾盆雨,我哭天亦哭”。《心中有棵永不凋谢的玉兰花》,哭贤妻“执箸心欲碎,抱枕泪流长”。《悼爱徒张守国》,叹“白发送黑发,何时你醒来”……人生痛楚的歌吟,让人疼得直渗入骨髓,不禁长泣不已。说人情世故、状花草动物、写绮丽山水,纯澈质朴,无不深藏着殷殷的深情。与朋友聚会论道、听孙子稚嫩童声、嘱咐女儿话语……飘飘洒洒都是爱,生发出最本真的情感力量。

迎长风,唱大海,缘事而发,适时而歌,先生构筑的“爱之境域”,飞扬的气韵荡胸激怀。赞中华健儿,“甜美一笑定乾坤“;谛听“国歌奏响”,望“红旗鲜”,抒“龙腾虎跃之威志”。“寄语吾侪齐努力”,盼“情满怀天佑中华”。眺“红日跃大海,翠峰波浪来”,抒“他日东海撒大网,一网捞尽万艘船”之豪情,发“丹心映日月,美梦再扬帆”之宏愿。问“书圣犹安康”,观“人文东风化雨”,冀“书写新时代”。慨叹“圣贤多智慧”,颂古歌今,为孟母择邻而居点赞,畅想“晃动摇篮一双手,推动全世界”……意味深长,韵味隽永,大情大爱,激荡澎湃。

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轻舒漫卷抒情怀。望“牛儿耕耘在田野”,连缀“谷香、果艳、花红” ,萦绕着淡雅、宁馨与淡然,颇有陶公之神韵。“船行云上,云载游船”,如梦如幻,悠然自得,飘飘欲仙,酷似李白之浪漫。漫步“风光无限马陵道”,品千年的沧桑风雨,畅想未来之胜景,激荡稼轩之气象。“桃花艳如霞,绿竹绕泉清”“峰峦牵手舞翩跹,雄鹰盘旋穿白云”,禅意悠悠,流淌王维之神怡。铺满金叶的曲径,枫林摇曳的火红、唇含晶露的花瓣、千树悬挂的硕果……心随景游,情与风动,轻舒漫卷,儒释道交融,演绎着诗化的人生。

兴致所至,感慨系之,言犹未尽,随作拙诗《赠仉雁秋先生》:虔诚寻道问沧桑,躬耕笔墨播甘露;天地于怀荡神韵,古今在胸凝风骨。望尽天涯景色阔,从容瞰世越尘浮;一襟风光染广袤,满目青山景色殊。

(作者系散文作家,文化学者,《光明日报》原领衔高级记者。现任北京齐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监事长、临沂诗词学会顾问)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