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豫州路小学:书韵致远 芳华竞秀
蛙声蝉鸣,清风拂面。在这生机勃勃的美好时节,济宁市兖州区豫州路小学的校园里,“小小朗读者”们解锁着一个又一个读书新场景。飘着花香的阅读长廊、书香四溢的小广场、绿意盎然的草地上,都能看到学生阅读的身影。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校从办学伊始便坚定了一个信念,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望着学生读书的身影,该校校长赵龙说。近年来,学校把创建书香校园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探索构建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领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让书香成为滋养师生成长的甘霖。
氛围营造,让书香盈满校园
每天晨光熹微时,学校端行楼大厅的“诚信书吧”已响起琅琅书声。“学校端行楼和端习楼的一楼大厅分别建有两个‘诚信书吧’。”据学校副校长李青介绍,学校在书吧中摆放了舒适的座椅,精心打造了书架,从中摆放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方便学生自由借阅。当下,“诚信书吧”已成为学生闲睱时间最喜欢“打卡”的场所。
“教室里的图书角让我们不出教室就能选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真是太棒了!”五年级(6)班学生姚珺曦开心地说。为让学生更方便地读书,学校统一设计了教室图书角。图书角由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图书来源广泛,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确保图书的数量达到生均5本。这样的设计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让每个班级都成为充满书香的天地。
为满足各班级开展主题阅读和“同读一本书”等活动的需求,学校还专门建设了“学生书吧”。书吧环境清新雅静,图书按现行语文教材的阅读推荐书目配备。“学生书吧”对师生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借阅图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这里上主题阅读课、读书分享课或者开图书推荐会等。
每个班级外的走廊都有各自的班级文化展示区,学生的优秀画作、书法作品、阅读小报、读书笔记等都可以在这里展示。这不仅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而且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
课程深耕,让书香“落地生根”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晨光,学校里处处弥漫着书香的气息。走进教室,学生正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有的沉浸于诗词世界,用洪亮的嗓音诵读经典古诗;有的手捧美文集,声情并茂地品读优美篇章;还有的专注地朗读课内文章,在文字中开启智慧之门。“我非常喜欢班级的读书氛围,大家可以自主选择晨诵内容,不但能自主规划自己的读书生活,而且增长了我们的见闻。”六年级(1)班学生张恬馨说。
“我校开发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美文阅读课程。低年级以古诗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引领学生吟诵朗朗上口的五言绝句,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中高年级在吟诵经典古诗词的同时,以小古文为抓手,创办了‘雅韵古声’在线课堂,每周一期。学生在有趣的古文吟诵中增加了古诗文的积累,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显著提高。”学校教研室主任、书香校园项目负责人胡琳说。
学校扎实推进阅读指导课程建设,每班每周固定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课堂上,教师或进行必读书目的导读,或就一篇短文给予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学校多次召开语文教研组长‘书香浸润童年’专题研讨会,并提出了师生共读、亲子阅读、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庭院阅读等多种措施,以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促进学生成长。”五年级语文教师王倩说。此外,学校还重视学科融合,利用音乐欣赏课、美术赏析课等课程,融入情景式教学,让文字的力量跨越学科边界,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赋能,让书香浸润成长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诵读古诗词的热情,我校创新开展了‘我是古诗诵读达人’活动。”胡琳介绍,“通过举办古诗词大赛,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学业评价有机结合,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激发了其学习内驱力。”据介绍,该活动采用“赛评结合”模式,既考察古诗词积累量,又注重诵读表现力,让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每日“三诵”,举办诵吟大赛、征文比赛,开展传统节日诵读、主题诵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活动等,使校园书香氛围更加浓郁。
“我们特别注重活动的系统性和激励性。”胡琳强调,“通过设立‘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等多元化表彰项目,既关注活动成果,更重视参与过程。这种激励机制让师生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阅读赛事中屡获佳绩:教师李妍在济宁市纪检监察系统诗歌创作和朗诵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教师马健在兖州区第二届读书朗诵大赛中荣获成人组三等奖;学生张恬昕荣获“济宁市千校万人诵党史”演讲朗诵比赛一等奖;多名学生在兖州区第十届读书朗诵大赛上获得好名次,其中包括表现亮眼的亲子组合。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赵龙表示,“书香校园建设是永无止境的育人工程。学校将继续秉持‘静思笃行’的精神,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提升,让书香浸润校园每个角落,让阅读之花在师生心中绽放,让书香伴随学生逐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