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智慧教育 数字化破解初中数学课堂“一刀切”困境 人工智能背景下,语文写作教学如何突围? 以幼师数字素养提升赋能家园社沟通 守正创新,非遗剪纸数字时代“青春化”的关键密码

第5版:智慧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智慧教育
05
【智慧探索】

以幼师数字素养提升赋能家园社沟通

□   朱凤丽

家园社数字沟通是传统家园沟通的数字化延伸,信息发布与通知、幼儿成长记录与分享、在线交流与互动、家长教育与指导、社区资源整合与共享是家园社数字沟通的主要方式。然而,有学者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对我国东、中、西部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79名幼儿园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3.795分(满分5分)。其中,数字化应用得分为3.518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得分最低,仅为3.37分,是整个数字素养中最薄弱的环节。可见,幼儿园教师在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因此,有必要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数字素养,提高家园社数字沟通水平。

行动前提:建立数字素养提升共同体

在家园社协同视域下,构建由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的数字素养提升共同体,明确各方的角色与责任。幼儿园的角色与责任主要是应侧重搭建统一的数字沟通平台,整合各类数字工具和资源,同时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数字素养培训和技术支持,并建立数字素养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状况。教师角色与责任主要是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素养水平。在此过程中,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数字沟通活动,促进家园社互动;收集和分析家长反馈,不断优化沟通策略;指导家长提升数字素养,促进家庭数字教育能力的发展。家长角色与责任可着眼于积极参与数字沟通活动,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反馈沟通需求和建议,共同优化沟通效果;配合教师完成家园共育任务,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社区的角色与责任则主要在于提供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家园社数字沟通的内容;组织社区数字活动,促进家园社互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

机制跟进:建立协同培训机制

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培训机制,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途径。根据幼儿园实际和区位优势,应坚持实用、管用的原则,采取更为灵活、更为实际的培训策略,设计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如建构“三方联动”工作坊,邀请教师、家长代表和社区工作者共同参与,围绕“数字沟通中的矛盾与解决”“资源共享技巧”等主题进行研讨;推行案例式培训,以真实的家园社数字沟通场景为素材,分析教师数字素养的不足并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数字素养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数字素养水平的家长,提供差异化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同时,结合课程要求,可灵活开展场景化实践演练、模拟场景、真实任务驱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数字沟通应变能力。

素养提升:分层分类的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基于教师发展阶段的分层培训。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数字素养水平,设计分层培训内容。如针对数字工具使用不熟练的教师,开展基础层培训;针对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开展进阶层培训;针对数字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展高阶层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短板,开展个性化培训。

基于数字素养维度的分类提升。针对数字素养的不同维度,设计分类提升策略。分别针对数字化意识提升、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数字社会责任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提升,深化教师对数字技术教育价值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分享成功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水平等。

基于教师角色的专项能力提升。针对教师在家园社数字沟通中的信息发布者、互动组织者、教育指导者、资源整合者等角色,设计提升信息筛选和编辑、多媒体内容制作技巧、互动设计技巧、在线讨论引导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个性化指导方法、资源搜索和筛选技巧、资源分类和管理方法、资源共享和传播策略等专项能力的多维度提升方案,全面提升教师各种角色素养。

评价引领:协同评价与有效评估策略

在协同化视域下,为有效提升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幼儿园可以建立健全协同评价机制,如由教师自评、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组成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数字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家长评价与社区反馈等形式,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效果进行更加准确有效的评估。同时,需要制定多元评价机制,如将幼儿园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评价与社区评价相结合;各个班级也可以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观摩学习,依据观察分析的结果进行点评。然后依据评价结果制定个性化、系统性的培训提升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其后期工作发展提供便利。

以需定案:场景化实践与反思提升策略

除以上措施外,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数字素养,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模拟场景、实施模拟训练、真实任务驱动、反思与迭代提升等方式设计贴近实际的家园社数字沟通场景,积极开展协同实践活动,让教师在模拟环境中实践和提升数字素养。如定期组织线上亲子运动会、数字故事创编竞赛等,以此来满足家园社协同数字沟通的需求。在开展协同数字沟通活动之后,教师需要对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系统分析活动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可以联合幼儿家长与社区,开展三方座谈会,依据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改进方案;还可以对活动形式与内容进行优化创新,提升活动实际效果。

协同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供分层分类培训、创设实践场景等,幼儿园教师的数字素养将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高家园社数字沟通的质量和效果,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