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协同育人 实施“四联工程” 构建多样态“教联体”——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多维探索协同育人有效路径 昌邑市:“教联体”创新实践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共筑教育优良生态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下“社区教育驿站”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第7版:协同育人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协同育人
07

昌邑市:“教联体”创新实践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 董友伟、王瑞

“以前,孩子总抱怨我不理解他,参加完活动我才明白,原来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近日,昌邑市“从心出发,与爱同行”心理健康教育百校行活动在育秀学校启动,家长王佩佩在互动交流环节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此次活动中,潍坊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专家朱旭芳、昌邑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刘美凤分别围绕“青春期情绪管理”和“手机依赖干预策略”等热点问题,与200余名学生家长展开深度互动交流。专家团队通过情景剧展演、案例剖析等形式,指导家长运用“共情式沟通”“家庭会议”等方式,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有效开展亲子沟通。

作为该市“教联体”建设创新项目,该活动将持续走进全市百余所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近年来,昌邑市大力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行动,借力“教联体”整合资源,通过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有效促进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形成了县域内全新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我们立足本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产业发展优势及非遗文化资源等,通过医教结合、馆教结合、企教结合等方式,打破原有固化的教育边界,搭建了系列常态化‘教联体’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构建集红色思政、综合实践、美育浸润于一体的育人体系,汇聚协同育人力量,提高教育质效。”昌邑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陆振伟介绍。

“孩子们,在你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曾有527位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作为革命老区,昌邑是山东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连接胶东与其他战略区的“红色生命线”。在龙池镇龙池小学的课堂上,72岁的“抗日殉国烈士祠”管理员魏铁良指着斑驳的烈士名录,满怀热情地为学生讲述昌邑当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

“这条贯穿昌北、潍北、寿北的战略通道,曾有2000多名指战员用生命捍卫。”在昌邑市党性教育基地,讲解员带领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在巨型浮雕前驻足研学。除邀请像魏铁良这样的“五老”志愿者进校园宣讲外,昌邑还通过“教联体”链接当地场馆资源,深入实施“社会资源联动工程”,通过基地共建、场馆共享等方式,将社会资源深度融入学校教育。全市累计建成六大类110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15分钟综合实践圈”,组织师生走进渤海走廊纪念馆、中共胶北特委旧址、革命老区红色马渠、李福泽事迹陈列馆等红色研学地标,深入学习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事迹,在实践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珍惜美好生活。

链接当地特色产业资源,也是该市“教联体”工作的一大亮点。北孟镇和饮马镇利用创建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的契机,建立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朱树屏事迹陈列馆、千年梨园等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充分发挥社会资源育人的最大效用。

当科普不再是传统的说教,知识学习就变得有趣起来。昌邑市立幼儿园创新科普教育新模式,组织200余名幼儿走进当地的未来口腔科普馆,通过AR显像、物联网技术等沉浸式体验,结合可视化龋齿检查、互动刷牙练习等趣味活动,让口腔知识生动可感。幼儿园还在餐后提供茶水漱口,培养幼儿爱护口腔的好习惯。通过“科普体验—习惯培养—环境营造”三维联动,构建了“教联体”框架下的现代科普育人新体系。

“现代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了!无人机遥感监测、智能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正在快速改变传统农业的模式。这些都需要你们这一代人继续探索研究和不断改进。”奎聚街道李家埠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当地的现代中草药种植园、万亩山楂种植园、数字化中草药种苗繁育基地、田园共富工坊、黄元御中草药加工厂,现场聆听农艺师孙万松的讲解,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场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全资源向教育汇聚,全时空为育人服务’理念,构建‘资源供给库+课程开发组+实践基地群’三级联动机制。通过整合社会优质资源,重点打造‘红色铸魂、产业启智、非遗育美’三大育人品牌,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再上新台阶。”陆振伟说。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