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钢城区辛庄八一希望小学:四维实践织就“书香网”
走进济南市钢城区辛庄八一希望小学,“国学大道”的册页读本旁满是驻足诵读的学生,垂柳下的阅读角传来轻声交流,走廊书架前总有翻书的身影。这所钢城区首批书香校园、市级汉字规范书写示范学校,正以“书润童心”为核心理念,通过空间打造、分层阅读、主题活动、生态共建四维实践,让阅读从课堂任务变成师生朝夕相伴的生活方式。
空间筑基:书香藏在校园每个角落
“原来,‘天地玄黄’说的是天地初开的样子!”课间,三年级学生围在“国学大道”的册页架旁,手指着《千字文》的白话注解小声讨论。校园中央的“国学大道”按“树木+册页”布局,每棵树都配有印着《百家姓》《千字文》的读本架,原文旁附白话解释,学生路过就能随手翻、随口诵。
紫藤架下的长凳旁,二年级学生王雨桐正捧着《昆虫记》对照观察:“书里说蚂蚁会搬食物,你看这只正抬面包屑呢!”这里的自然观察阅读角,除了《植物王国》等书,还摆着放大镜和记录本,学生读完就能蹲在草丛边实践,完成“阅读—观察—记录”的小闭环。
教学楼走廊的“享阅读书角”按年级“量身定制”:低年级书架上是《逃家小兔》等绘本,中高年级则有《狼王梦》《中国古代寓言》。窗台悬挂着的“阅读漂流卡”上,五年级学生陈浩然写下一句话:“读过《夏洛的网》我才知道,友情是愿意为朋友付出。”
分层阅读:不同学段有专属阅读课
“我的毛毛虫吃了苹果,最后变成了蝴蝶!”一年级(2)班学生张艺萌举着彩纸作品,兴奋地展示《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读后创作。在低年级段(一至二年级),学校以绘本为核心,开展“看图猜故事”“角色模仿”活动,还邀请“故事妈妈”每周进课堂读绘本,学生边听边做动作,在互动中爱上阅读。
到了中高年级段(三至五年级),阅读则向“深读思辨”进阶。每周的“阅读方法课”上,四年级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情节,还标注出“唐僧为什么误会悟空”的疑问;“班级读书沙龙”上,大家围绕《狼王梦》辩论“紫岚该不该让孩子冒险”。五年级学生李一诺说:“我在辩论时才发现,书里的每个选择都有道理。”
为了让阅读习惯“保鲜”,学校还推出“阅读存折”——学生记录每日阅读时长,累计10天就能兑换“图书借阅券”。“我已经换了3张券,借到了《少年读史记》!”五年级学生张浩说。
主题活动:读写实践连起校园与家乡
“大家看,这就是《老残游记》里‘三股水如白雪’的趵突泉!”上个月,四年级学生带着“济南文化地图”走进趵突泉公园,当起了“小导游”。这是学校“我是济南人”项目化学习中的一幕——图书馆专设“济南文化书架”,摆放着《济南名人故事》《李清照词选》。低年级学生读绘本、认名泉;中年级学生品稼轩词;高年级学生找《老残游记》里的济南描写,再走进实地验证。
春季“兰花节”“海棠节”期间,学校还联动济南市作协开展“相约花开”研学活动:低年级学生读《花儿的成长日记》后画兰花,听作家讲“花儿的童话”;中年级学生搜集花木古诗词,制作“诗词手抄报”;高年级学生读《花经》,写观察笔记,甚至在作家指导下创作诗歌。五年级学生陈浩然的《海棠落》被作协出版的《校园花开》文集收录。
每学期末的“我的第一本书”项目更让学生成就感满满——从日常习作中精选作品,经教师修改后汇编成班级文集。“当我拿到印着自己名字的书时,我激动了好几天!”四年级学生刘枂莹说。
生态共建:家校社织密阅读支持网
要想让学生爱读书,教师得先做“读书人”。每周三下午,教师们会围坐共读《给教师的建议》《我的教育理想》《理解为先模式》等专业书籍,讨论“如何让阅读课更有深度”,讨论如何把“大单元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红色书架”上的《历史的回顾——徐向前元帅回忆录》《战斗在清河平原》等红色书籍,更让教师在共读中汲取育人力量,坚守教育初心。
家庭也成了阅读的“延伸课堂”。学校发放《家庭阅读指南》,推荐“睡前共读30分钟”;每学期评选“书香家庭”,学生吕溪成家里的“共读日记本”就是范例——里面记着父子讨论《水浒传》“武松打虎”的对话:“爸爸说武松勇敢,我觉得还要有智慧。”
社区资源更被盘活。学校与“钢城书屋”合作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凭阅读积分就能借新书;社区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每周来校讲“影响一生的读物”,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今,这所小学的阅读成果已悄然显现:学生作品累计20余篇在少儿期刊上发表,经典诵读、书法比赛多次获区级嘉奖,教师的4节阅读课例入选区级优质课。
“让书香成为学生成长的‘隐形翅膀’。”正如学校负责人所希望的,从国学大道的晨读到“我的第一本书”的墨香,辛庄八一希望小学正用阅读为学生铺就通往广阔世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