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教育体系对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问题提出了更多要求。明确认知劳动教育的价值,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优化、创新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对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创新性实践进行一些探讨,旨在为新时代新型劳动者、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的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虽然种类丰富,比如有创新科研的机器人编程,有能够锻炼实践能力的务农活动,还有身边随手可做的家务劳动等,但在课程丰富度上仍存在些许不足。劳动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面临课程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互动与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忽视过程与综合等问题。
二、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一)课程体系重构:从“单一”到“多元”
在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首先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增设创新劳动课程。增设劳创课程,丰富创新劳动课程体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有更清晰的了解,增强他们对亲手劳动的信心,从而对劳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整合跨学科课程。整合学科课程与劳动课程,加强劳动与传统理科学科的联系。如:劳动课上,让学生做用化学方法去除铁锈等趣味实验。将劳动与各个学科融会贯通,能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学校应根据自身实情和本地环境特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如:农村学校可以根据乡村地域特色开设农耕文化类劳动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农作物的耕种、收割,从而体验农耕文化;城区学校可以结合城市地域特色,开设城市环保类课程,引导学生参加城市绿地维护、垃圾分类等活动,增强其环保意识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从“讲授”到“互动”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需要实现从“讲授”到“互动”的转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劳动教育中,如在环保材料的研发方面,教师可提出“如何研发一种既环保又实用的环保材料”的问题,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小组研究、讨论,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验证,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网络学习平台等,将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运用于劳动教育中,为学生营造更为直观、生动的学习过程。此举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素养的培养。
(三)评价体系优化:从“结果”到“过程”
在评价体系方面,我们需要实现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除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外,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生创意等。全面掌握学生的学情和发展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实施过程性评价。通过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观察学生的劳动行为表现、收集学生的劳动产品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劳动过程的实时反馈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其调整学习策略及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三、创新实践: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案例分享
(一)案例一:“火星着陆器设计制作”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以星际探索为主题,以着陆器设计为重点,使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太空探测器着陆。从设计到制作模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航天知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解决问题,培养勇于探究的劳动精神。
课程目标:了解火星着陆器的基本知识(“恐怖七分钟”);能够根据设计草图,利用日常材料制作出着陆器模型;掌握基本的测试方法,并基于测试结果进行优化改进。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探索未知宇宙的好奇心,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劳动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发展。
项目实施过程。劳动准备:材料(乒乓球、鸡蛋、硬卡纸、塑料袋等)、工具(剪刀、双面胶、速溶胶枪等)。设计方案:通过设计草图和设计想法,使用选定的材料进行尝试并记录。
实验模型:选取不同小组的着陆器进行测试,并记录。
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模型测试数据,引导学生思考:着陆器越重,惯性越大,改变运动状态越困难;垂直投影面积越大,下降速度越慢;弹性结构和伞状结构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迭代优化:通过真实的火星着陆器视频,介绍降落伞缓冲式、气囊式、发动机反推式、空中起重机式等不同的着陆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案例二:“日常蔬菜种植实践”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以日常蔬菜(如辣椒、茄子等)为主,整合了植物学、园艺技能、生命教育、责任意识培养和食品安全教育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学生将从整地、播种到管理、收获,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完整过程,提升劳动核心素养,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课程目标:能说出日常蔬菜(如辣椒、茄子)的生长习性和管理要点;能完成从整地到收获的主要劳动环节,掌握核心种植技能;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日志,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学会小组合作规划、分工与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劳动品质;培养尊重劳动者、热爱生活的劳动观念;在工具使用、农药施用等方面,确保劳动实践安全、规范。
项目实施过程。整地:首先,清理场地;其次,翻挖与松土;再次,平整土地;最后,规划与起垄。播种:区分蔬菜的生长习性及种植关键事项,正确使用工具,完成日常蔬菜的播种操作。流程:选种—播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直播、撒播、条播、点播)。育苗移栽:根据日常蔬菜移栽的最佳时机(长出3—4片真叶),规范操作完成移栽。管理与维护:定期浇水、除草、松土、除虫、施肥、打杈、搭架等悉心管理,维护植物健康生长。收获:学生通过亲手收获、成果展示、小组汇报与品尝劳动果实来体验劳动丰收的喜悦。
总之,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创新实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家校合作、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
(作者单位系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